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故人”,即题中的“元丹丘”。“栖东山”,对应题中“山居”,为嵩山脚下、颍水岸上,元丹丘的颍阳山居。“自爱”,自己喜爱。“丘壑美”,在诗人眼中已然不只是山林之美,更是一种理想追求,这也是友人选择山居的具体原因。
李白于天宝元年至三载曾奉诏入翰林院,其间结识了同被征召入长安的道士吴筠,吴筠也极其喜爱山林,留有佳句“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超然风尘外”,亦可作这首诗的一个注脚,也是对于友人高洁人格的一种赞美。裴迪曾劝友人,“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亦是对于叮嘱崔九坚定隐居理想之志。
李白赞赏孟浩然也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对于山林之爱的人,李白总是格外的倾慕,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向往这样的生活。只是因为心中的报国理想,暂时不能归隐。他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等到理想实现了,他就会去归隐山林,做丹丘生、孟浩然一样的隐士。当然,自始至终,李白这个理想都没有实现,所以,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真正做到归隐,可谓是辜负了那一份“须尽丘壑美”归隐理想。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大好春光静卧山林,日头高照犹不起床,一个疏懒不羁、珍惜青春、坚定隐居理想的高士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意思明白如话,但蕴含的哲理却意味深长。谁规定人在山中,就必须登顶呢?走到半山腰,想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想睡个觉就睡个觉,又有何不可呢?看看诗中的丹丘生,想高卧山林就高卧,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多么悠闲自得。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绝不是浪费青春、虚度光阴,而是“自爱丘壑美”的一种人生选择,“超然风尘外”不也可以成为一种人生理想。当诗人明白了友人的理想,才知道他有多么快乐。他用“松风”清洗“襟袖”,用“石潭”清洗“心耳”。他只想做一个身心俱净、超凡脱俗、目下无尘、不惹尘埃的隐士。诗人想清除的是欲望,想洗去的是污浊,留下的是无为虚静,与万物冥合。“松风”“石潭”这两个意象,也象征着友人摆脱世俗、追求高雅的志趣。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这里用了两个意象。松风、石潭。诗人借这两个意象,表现了友人摆脱世俗、追求高雅.“羡君”二字极其重要,一下子用对话方式,带入了诗人自己的志向,也是想做元丹丘一样的隐士。诗人不仅羡慕他居住环境皆丘壑,也羡慕相伴他的是“松风”“石潭”,更羡慕的是“无纷喧”,高枕无忧,沉醉碧霞,不问世事。”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老子说,“天知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元丹丘遵循自己的理想,选择“爱丘壑”的生活,自然也很容易得到自然的馈赠“无纷喧”。凡事有得有失,只有减少欲望,才能天天乐呵呵。
纵览全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情感真挚,韵味悠长,理想坚定,是为托物言志诗中的绝妙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