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因其为河西走廊的门户,在西域佛教东传之始即接受了最早的西域僧人竺法护、竺法乘师徒,于公元284年(西晋太康五年)开始在敦煌翻译佛经。
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者,厥初秦(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傳(僧名)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锡林野,行至此山(三危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
乐傳在此凿了第一个洞窟后,接着又有禅师法良,于乐僔凿的窟旁,开凿了第二个洞窟。
这两个洞窟,是敦煌最早的佛教洞窟,也是河西地面乃至中原地区最早的的佛教洞窟,敦煌莫高窟由此而诞生了。
以后,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政权的崛起,对莫高窟的修建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北凉帝王沮渠牧键在位期间,崇信佛法,在此大量开窟、造寺、建塔、译经,使莫高窟很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石窟艺术。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