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原文以及翻译

当前位置:看文网 > 文化阅读 > 古诗文 > 发布时间:2023-09-19 10:15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译文:孔子说:“拜在我门下学习而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各个都是具有奇异才能的人才。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
 
    译文:德行方面较为突出的弟子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务的弟子有:冉有,季路。有辩才的弟子有:宰我,子贡。
 
    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文章博学方面比较强的有: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穷困没用什么产业。子贡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而从事商业经营,不过子贡推测的市场行情经常是准确的。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
 
    译文:孔子所礼敬的人有周王京的老子;卫国的蘧伯玉;
 
    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
 
    译文:齐国的晏仲平;楚国的老莱子;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孟公绰。
 
    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并世。
 
    译文:孔子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的年纪比他们都小,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译文: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译文: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有仁德之人。”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孔子评价颜回说:“颜回是多么有道德的人啊!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胡同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也不改变自己的乐趣。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译文:颜回在听我授业时,就像个蠢笨的人,下课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谈,颜回也能够刻意发挥,颜回其实不笨。”“任用他时,就匡时救世,不被任用的时候,就藏道在身,只有我和颜回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吧!”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译文:颜回在二十九岁那年,头发已经全部变白了,去世时还很年轻。颜回去世时孔子哭得非常悲伤,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对我越来越亲近了。”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夫子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颜回是我最好学的学生,他从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寿命很短,如今已经没有这样的学生了。”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译文:闵损,字子骞。闵损比孔子小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啊!他侍奉父母,顺从兄弟,别人在他父母兄弟面前都不能说有损家庭关系的话。”
 
    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译文:闵子骞不到卿大夫那里做家臣,曾拒绝了季氏的委任。闵子骞曾经说:“如果再有人来征召我的话,我一定逃到汶水北面的齐国去。”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译文: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冉耕道德品质很高尚。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译文: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前往探望冉耕,孔子在窗户外面握住冉耕的手,说:“这是命运啊!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是命运啊!”
 
    冉雍字仲弓。
 
    译文: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文:仲弓曾向孔子询问如何处理政务,孔子说:“出门去办事要表现得好像会见贵宾一样谦恭有礼,役使百姓要如同去承办隆重的祭祀一样虔诚谨慎。这样,在诸侯的封国内任职,就没有人怨恨你,在卿大夫的家邑里任职,就没有人怨恨你。”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认为仲弓在道德行为方面有成就,孔子评价仲弓说:“冉雍,以他的个人能力可以安排他做卿大夫一样的官,独当一面,统领一方。”
 
    仲弓父,贱卑。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仲弓的父亲,是个地位卑贱的人。孔子打比方说:“耕牛所生的小牛长着纯红色的毛,两角长得周正,即使不想将其用作祭品,难道山川的神灵会舍弃这只小牛吗?”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
 
    译文: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曾担任过季孙氏的家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询问说:“冉求称得上是仁德之人吗?”孔子回答说:“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之家,是可以让冉求去管理那里的兵赋的。
 
    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译文:至于他称不称得上仁德之人,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季康子又问:“子路称得上仁德吗?”孔子回答说:“子路与冉求一样。”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
 
    译文:冉求问孔子说:“事情一经听说就应该马上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子路问:“事情一经听说就应该马上行动吗?”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译文: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一听说之后就马上行动呢?”
 
    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说:“学生冒昧地问一下,为什么相同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要勉励他。仲由做事好胜争强,所以我要抑制他。”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译文: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仲由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译文:子路生性粗朴,好逞勇斗力,心地刚强直率,子路喜好在头冠上插戴公鸡的羽毛,身上佩带公猪形的饰物,子路还曾欺虐过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译文:孔子施行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戴儒生的衣帽,带着拜师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自己先为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的详细解答。孔子说:“不疲倦地持之以恒。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译文:子路问:“君子崇尚武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道义。君子只崇尚勇武而不崇尚道义,就会作乱;小人只崇尚勇武而不崇尚道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要去做一件事,还没来不及去做,又唯恐又要去做另一件事。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只听到片面之词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的精神超过了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译文:“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就好比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仲由有仁德吗?”孔子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仲由来管理那里的军政事务,至于仲由有没有仁德,我就不清楚了。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译文: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经遇见长沮、桀溺、扛着竹筐的老人家。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译文:子路做季孙氏的家宰时,季孙问孔子道:“子路是德才兼备之臣吗?”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后备充数之臣吧。”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译文:子路准备出任蒲邑大夫,前来向孔子辞行。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
 
    译文:孔子对子路说:“蒲邑这个地方有很多好勇斗狠之人,很难治理。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译文: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恭谨和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之人;宽厚和清正,变可以使百姓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报效上司了。”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译文:当初,卫灵公有个受宠的姬妾叫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南子,蒉聩害怕被南子谋害便逃亡到了国外。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译文:等到卫灵公去世,而夫人南子准备立公子郢为卫国国君。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但太子的儿子公子辄还在国内。”
 
    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译文:于是卫国权贵拥立公子辄为卫国国君,即卫出公。卫出公继承卫君之位第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逃亡在国外,不能回国。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译文:这一时期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封邑的长官。蒉聩与孔悝联合作乱,想办法带人进入孔悝家里,然后纠集其党徒前去袭击卫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译文:卫出公逃到了鲁国,蒉聩于是回国即位为卫君,即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外出办事,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了回来。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译文:子路正好遇上子羔从卫国的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而城门已经关闭,你也快跑吧,不要白白地为其遭受祸殃。”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译文:子路说:“我吃着他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他所遇到的危难。”子羔最后还是离开了。这时正赶上有个使者要进城,城门被打开了,子路就跟着进了城。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
 
    译文:子路径直来到蒉聩的住处,正好蒉聩和孔悝登上了孔宅内的高台。子路说:“大王哪里用得上孔悝?请让我把他杀了吧。”蒉聩不听从子路的劝说
 
    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
 
    译文:。于是子路准备放火烧台,蒉聩很害怕,就让石乞和壶黡带人到台下去攻击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
 
    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译文:子路说:“君子就是死,也不能让帽子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带后被杀。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译文:孔子听说卫国公室发生内乱,说:“唉,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仲由的死讯。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
 
    译文: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收了仲由为徒后,仲由平时的恶言恶语我再也没有听到过。”这时子贡正替鲁国到齐国出使。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
 
    译文:宰予,字子我。宰予口齿伶俐,善于言辞。接受孔子教授的学业后,宰予请教孔子说:“一个人在其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时间是不是有点太长了吗?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译文: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必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定会荒废。
 
    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
 
    译文:陈粮既然已经吃完,而新谷已经成熟了,取火用的木头已经换过,学生认为服丧一年也就足够了。”孔子回答说:“只守丧一年,你能够心安吗?”宰予回答说:“心安。”
 
    “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
 
    译文: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在服丧期间,即使是吃了美味的食物,也感觉不到甘甜,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愉快,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宰我于是退了出去,孔子评价宰予说:“宰予不是一个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循的礼仪。”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译文:宰我白天呼呼大睡,孔子说:“无法用腐朽的木头进行雕刻,污秽的墙壁是不能再粉刷了。”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译文:宰我向孔子询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译文:宰我在担任齐国临菑大夫期间,参与了齐国权贵田常发动的叛乱,因此被灭族,孔子对有宰我这样的弟子而感到耻辱。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译文:端沐赐,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
 
    译文:子贡口齿伶俐,有雄辩之才,孔子经常被子贡辩得理屈词穷。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力更强?”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译文:子贡回答说:“我哪里敢与颜回相比呢!颜回学习到一个知识点就能推导出十个知识点,而我学习一个知识点只能推导出两个知识点。”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完成学业后,向孔子问道问:“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就像是一个器皿。”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皿?”孔子说:“宗庙里祭祀时盛放黍稷的瑚琏。”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
 
    译文: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到的?”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译文: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之道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世间流传,贤能的人记住了其中的作为主干的大道理,不贤能的人记住了其中细枝末节的小道理,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之道无处不存在。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適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译文:所以夫子先生哪里都能学习到学问,而且哪里又需要有固定的老师呢!”陈子禽又问:“孔子到了一个国家,必定能够看透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请求别人告诉他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译文:子贡说:“先生是依靠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取方法不同于一般人的求取方法。”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富裕而不骄纵,贫穷而不谄媚,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行是行;但还是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恪守圣贤之道,虽然富裕却能处事谦恭有礼。”
 
    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译文:田常计划在齐国国内发动叛乱,却忌惮齐国传统贵族豪门高氏、国氏、鲍氏和晏氏的势力,所以田常谋划调动四大家族的军队去攻打鲁国。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译文:孔子听了这个消息,对他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养育我们的国家,国家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你们几个人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
 
    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译文:子路请求前去,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答应了。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
 
    译文:子贡于是启程出发,子贡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大人攻打鲁国的计划是错误的决定。
 
    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译文:鲁国是很难被攻下的国家,鲁国的城墙薄而矮,鲁国城邑的护城河窄而浅,鲁国的国君愚昧而且不仁,鲁国国君的大臣虚伪而且无能,鲁国的士兵和百姓都厌恶打仗,这样的国家不能与其交战。
 
    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译文:我建议大人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吴国的城墙高而厚,吴国城邑的护城河宽而深,吴国士兵的铠甲坚固而崭新,吴国的战士经过了挑选而人员充足,吴国人才和精良的武器都在其中,又派遣贤明的大臣守全国各地的城邑,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下的。”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
 
    译文:田常听完子贡的话后非常愤怒,脸色一变,说:“先生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先生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呢?”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彊,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
 
    译文:子贡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忧虑来自于国家内部的就要对外攻打强大的国家,忧虑来自于国家外部的就出兵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大人的忧虑是来自于国家内部的。
 
    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
 
    译文:我听说大人三次求封但三次都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有的权贵不听从命令。
 
    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
 
    译文:现在,大人要攻占鲁国来扩大齐国疆域,如果打胜了,大人的国君就会更加骄纵,打败鲁国使得齐国权贵大臣更加会受到尊崇,然而大人的功劳却不在其中,那么大人与国君的关系就会一天天疏远。
 
    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卻,下与大臣交争也。
 
    译文:这样大人对上能让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群臣放纵无羁,想以此成就大事,太困难了。国君骄纵就会随心所欲,群臣骄妄就会争权夺利,这样对上与国君有矛盾,对下与大臣互相争夺。
 
    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
 
    译文:像这样的话,大人在齐国的处境就很危险了。所以说攻打鲁国不如攻打吴国。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彊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译文:攻打吴国如果不能取胜,百姓战死在国外,大臣率兵在外作战,国内空虚,这样大人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责难,能够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田氏了。”
 
    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
 
    译文:田常说:“先生说得很对。虽然如此,但是齐国大军已经开赴鲁国,现在下令从鲁国撤离而进兵吴国,大臣们肯定会怀疑我,我该怎么办?”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译文:子贡说:“大人可以下令大军按兵不动,不要发动进攻,由我为大人出使吴国,我会说动吴王出兵援助鲁国而进攻齐国,到时候大人就可以趁机出兵迎击吴军。”田常采纳了子贡的建议,便派子贡南下拜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译文:子贡游说吴王说:“臣听说,施行王道的国家不会随意灭亡其他诸侯国,施行霸道的国家不会允许强大的敌人出现,互相抗衡的千钧重量的双方,无论在哪一方加上一铢一两,就会出现重心的位移。
 
    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彊,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译文:现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企图独自占有拥有千辆兵车的鲁国,来与吴国一争高低,我个人都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吴国出兵去救援鲁国,是显扬声名的事情;攻打齐国,是可以获得重大利益的事情。
 
    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彊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彊齐。智者不疑也。”
 
    译文:以此来安抚泗水以北的诸侯,以讨伐强暴的齐国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而获得更大利益的方法了,名义上保存即将灭亡的鲁国,实际上阻扼了强齐的扩张,聪明的人是不会犹豫不决的。”
 
    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译文:吴王说:“好。可是寡人曾与越国交战,把越王逼退在会稽山上。越王吃苦耐劳,而且优抚士卒,有报复寡人的意图。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彊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译文:先生等寡人出兵攻下越国后再按先生的计策去实施。”子贡说:“越国的实力还比不上鲁国,吴国的强大也比不上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一边而去攻打越国,到时齐国早已攻下鲁国了。
 
    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齐,非勇也。
 
    译文:而且大王凭借保存和延续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名义攻打弱小的越国,却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
 
    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
 
    译文: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险阻,仁慈的人不使受约束的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不会失掉时机,称王的人不会让一个国家从世上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他们的道义。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译文:现在,通过保存越国来向诸侯显示大王的仁德,通过救援鲁国、攻打齐国来给晋国施加压力,各诸侯国一定会竞相来朝见吴国的,这样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译文:大王如果真的畏惧越国,我可以为大王东去会见游说越王,我会说服越王出兵追随大王的,这样做实际上可以使越国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前往越国游说越王。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
 
    译文:越王得知子贡到来的消息,便下令清扫都城道路,并亲自到郊外迎接子贡,亲自驾车到子贡下榻的馆舍询问子贡道:“这里只是一个不开化的蛮夷小国,大夫为何如此郑重其事地屈尊光临此地?”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译文:子贡说:“如今我已说服吴王出兵前往救援鲁国而攻打齐国,吴王心里是想要这么做的,但担心越国有所图谋,吴王的原话说‘等寡人攻下了越国之后才出兵援救鲁国’。
 
    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
 
    译文:如果这样的话,越国被攻克是必然的了。何况没有报复他人的企图而使人怀疑他,是笨拙;有报复他人的企图而让人发觉了,是失败,事情还没有做而消息先传出去,是危险。
 
    三者举事之大患。”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脣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原也。”遂问子贡。
 
    译文:这三种情况是办事情最大的祸患。”勾践听完后伏地叩头拜了两拜,说:“孤曾经自不量力,竟与吴国交战,因而被困在会稽山上,孤对吴国恨入骨髓,早晚唇焦舌干,只打算与吴王同归于尽,这就是孤的愿望。”于是向子贡请教。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
 
    译文: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狠残暴,大臣们都难以忍受;国家也因为频繁的战争而十分疲敝,士兵们也无法忍受;百姓怨恨君上,大臣们发生内讧;
 
    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译文:伍子胥因为直谏而被吴王诛杀,太宰嚭独揽吴国朝政,迎合吴王的错误,来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政治局面。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译文:现在大王如果能出动军队帮助吴王,来鼓舞吴王错误的志向,用贵重的宝物来获取吴王的欢心,用谦卑的辞令来尊崇对吴王的礼仪,那么吴王攻打齐国就必定无疑了。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
 
    译文:如果那吴王战败,那就是大王的机会了。如果吴王取得了胜利,吴王一定会率领部队进逼晋国,我可以北上朝见晋君,说服晋侯与大王共同攻打吴国,这样一定能削弱吴国的势力。
 
    其锐兵尽於齐,重甲困於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译文: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主力部队被牵制在晋国,到时候大王就可以趁吴国疲惫交困的时候去偷袭吴国,这样一定能一举灭掉吴国。”越王听了十分高兴,答应按子贡的计策出兵。
 
    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
 
    译文:越王赠送给子贡一百镒黄金,一把剑,两支好矛。子贡没有接受,接着上路回吴国。
 
    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吴;
 
    译文:子贡回报吴王说:“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告知了越王。越王听完后非常惶恐,说:‘我很不幸运,从小丧父,又自不量力,得罪了吴国而获罪;
 
    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
 
    译文:以致军队被打败,自身也受到屈辱,栖息在会稽山上,国家也成了荒凉的废墟,幸得大王的恩赐,使我还能够捧着祭品,祭祀祖先,这些恩德我至死也不敢忘怀,怎么还会另有图谋呢!’”
 
    後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於左右。
 
    译文:五天后,越国派遣大夫文种为使者前往吴国对吴王伏地叩头说:“东海役使之臣勾践派遣使者文种,冒昧上言大王下属向大王致以问候。
 
    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彊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
 
    译文:近来私下听说大王将要振兴大义,派遣大义之师诛伐强暴,拯救弱小,围困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王朝,请允许勾践出动越国境内全部军队三千士兵,勾践请求亲自披坚执锐,甘愿冒着箭石的危险冲锋陷阵。
 
    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译文:因此派越国卑贱的臣子文种进献祖先珍藏的宝器,铠甲二十件,鈇钺和屈卢矛、步光剑,用来作贵军官兵的贺礼。”
 
    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
 
    译文:吴王听了非常高兴,把文种的话转告给子贡,说:“越王想亲自随寡人讨伐齐国,可以吗?”
 
    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
 
    译文:子贡说:“不可以。使人家的国内空虚,尽用人家所有人马,又要让人家的国君随大王出征,这样做不合道义。
 
    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於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译文:大王可以接受越王的礼物,允许越王派出军队配合大王,但是要拒绝越王的随行。”吴王听从了子贡的意见,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出兵去攻打齐国。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
 
    译文:子贡便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子贡劝晋侯说;“臣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仓猝的变故,不事先治理好军队就不能够战胜敌人。
 
    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
 
    译文:现在齐国与吴国即将开战,如果齐国击败吴国,越国一定会趁机扰乱吴国;如果吴国战胜了齐国,吴王一定会率军逼近晋国边境。”
 
    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译文:晋侯听完后非常恐慌,说:“那寡人该如何是好?”子贡说:“君侯只需要整理好兵器,休养士卒,等着吴军到来。”晋君答应了。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彊。
 
    译文:子贡离开晋国后回到鲁国。之后吴王果然与齐军在艾陵作战,吴军大破齐国,俘虏了齐军七个将军的兵马,获得大胜后吴王不肯班师回国,接着率军逼近晋国边境,与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国和晋国双方争强斗胜。
 
    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
 
    译文:最终晋国大败吴国。越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率军渡江偷袭吴国,一直打到距离吴国都城仅七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
 
    译文:吴王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离开晋国,率军返回吴国,然后与越军在五湖一带作战。
 
    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译文:吴军数次战败,城门失守,越军就包围了吴王宫,最终吴王夫差与其相国被诛。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在东方称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译文:所以子贡这一次出使,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盛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打破了各国旧有的局势,十年之中,齐、鲁、吴、晋、越五个国家的局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译文:子贡善于经商,贱买贵卖,根据时机随时转换货物资财。子贡喜欢褒扬别人的优点,不能隐瞒别人的过失。子贡曾经担任过鲁国和卫国的傧相,家财累积达到千金,子贡最后在齐国去世。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
 
    译文:言偃,吴国人,字子游。言偃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译文:子游完成学业以后,出仕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路过武城时,听到弹奏管弦演唱诗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译文:子游说:“从前学生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之道,就会爱护他人;小人学习了礼乐之道,就容易被役使。”
 
    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以为子游习於文学。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说得很对。先前我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孔子认为子游熟悉文献典籍。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译文:卜商,字子夏。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译文:子夏向孔子请教道:“‘姣美的笑容酒窝深深多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多明澈啊,仿佛洁白的生绢染上了华丽多彩的图画’这三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子曰:“绘事後素。”曰:“礼後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孔子说;“作画要先施五彩,然后才上白色。”子夏说:“是不是礼仪也是产生在仁义之后的事情?”孔子说:“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了。”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颛孙师与卜商谁更贤能?”孔子说:“颛孙师做事有些过头了,卜商做事达不到要求。”子贡说:“这样就是颛孙师强一些吧?”孔子说:“做事过头和达不到要求同样是不完美的。”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有才德的读书人,不要做一个浅薄不正派的读书人。”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译文:孔子去世后,子夏定居在西河教授学业,子夏还曾是魏文侯的老师。子夏的儿子先于自己去世,子夏也因此哭瞎了眼睛。
 
    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译文: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颛孙师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子张问干禄,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谋取官职获得俸禄,孔子说:“多听,对疑惑未解的问题,要保留在心中,不要妄加评论,对其余有把握的问题,要谨慎地谈论,就可以少犯错误;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多看,对疑惑未解的问题,要保留在心中,不要妄加评论,对其余有把握的事情,要谨慎地施行,就可以减少悔恨。言语少过失,行为少悔恨,那么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他日从在陈蔡间,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
 
    译文:有一天,子张跟随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被围困,子张询问如何才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实可信,行为要厚道恭敬,即使在偏远的异族他乡,也是行得通的;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译文:说话不忠实诚信,行为不厚道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啊!
 
    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夫然後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站着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并列摆在面前;坐车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挂在车前的横木上。做到这种地步,就能处处都行得通了。”子张就把这些话写在束腰的衣带上。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译文:子张问:“读书人怎样做才称得上是通达了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子张对曰:“在国必闻,在家必闻。”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译文: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国中必定闻名,在大夫的封邑中也必定闻名。”孔子说:“这是闻,不是通达。
 
    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国及家必达。
 
    译文:所谓通达的人,应该质朴、正直,而且还爱好道义,善于审度别人的言论,观察别人的表情,时常想着谦恭退让。这种人无论是在诸侯国中,还是在大夫家里一定能通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国及家必闻。”
 
    译文:而至于闻者,表面上好象追求仁德的样子,而实际行动上却违背仁德,以仁自居,并且心安理得,深信不疑,这种人无论是在诸侯国中,还是在大夫的封邑里一定能取得名望。”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译文: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
 
    译文:孔子认为曾参能够通晓关于孝的学问,所以传授曾参学业,曾参写了一部《孝经》。曾参最后在鲁国去世。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译文: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澹台灭明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译文:澹台灭明的长相丑陋。澹台灭明想拜孔子为师,但孔子认为其资质低下。澹台灭明学业结束以后,回到家中修身实践,做事从不走邪门歪道,没有公事,就不去拜见权贵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
 
    译文:澹台灭明南下游历到长江,追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他为人处事取舍进退公正无私,名声在诸侯国中传扬。
 
    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译文:孔子听到澹台灭明这些情况以后,说:“我凭借言辞来判断一个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凭借相貌来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我就错了。”
 
    宓(fú)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译文:宓不齐,字子贱。宓不齐比孔子小三十岁。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子贱是个真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子贱又是从哪里学到君子的德行的呢?”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
 
    译文:子贱出任单父的长官后,向孔子复命说:“这个地方有五个人比我贤明,他们教给我治理都邑的方法。”
 
    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译文:孔子说:“可惜啊!你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治理的地方大些,那就差不多了。”
 
    原宪字子思。
 
    译文: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穀。国无道,穀,耻也。”
 
    译文:子思向孔子请教什么叫作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取俸禄,却无所建树。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取俸禄,这就是耻辱。”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
 
    译文:子思说:“争强好胜、自我夸耀、怨天尤人、贪得无厌都没有显现出来,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做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是否称得上是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
 
    译文:孔子去世后,原宪跑到荒郊野外中隐居。子贡做了卫国的相国,驾着多辆四匹马拉的车,拨开高过人头的野草,进入偏远简陋的小屋,探望问候原宪。原宪整理好所穿戴的破旧的衣帽来会见子贡。
 
    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
 
    译文:子贡替他感到羞耻,说:“你难道不感到耻辱吗?
 
    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译文:”原宪说:“我知道,没有财产叫作贫穷,学了知识而不能施行叫作困顿。
 
    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译文:像我这样,是贫穷,而不是困顿。”子贡听完感到惭愧,很不高兴地离开了,一辈子都为这次说错了话而感到羞耻。
 
    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译文:公冶长,齐国人,字子长。
 
    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说:“公冶长这个学生,是值得把女儿许配给他的一个人,虽然他曾经在监狱中服过役,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孔子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公冶长。
 
    南宫括字子容。
 
    译文:南宫括,字子容。
 
    问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弗答。
 
    译文:南宫括问孔子请教道:“大羿擅长射箭,奡擅长行船,但他们都没有得到善终;为什么禹和稷亲自耕种却能够得到天下?”孔子没有回答他。
 
    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
 
    译文:子容退出以后,孔子说:“子容是个君子啊!子容是个崇尚德行的人啊!”
 
    “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於刑戮。”三复“白珪之玷”,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又说:“国家政治清明,他会被任用;国家政治黑暗,他也不会遭受刑罚、杀戮。”子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的诗句,于是孔子把自己兄长的女儿许配给子容。
 
    公皙哀字季次。
 
    译文: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
 
    译文:孔子说:“天下的士人没有德行,他们大多数成了卿大夫们的家臣,在都城里做官;只有季次不曾做官。”
 
    曾蒧(diǎn)字皙。
 
    译文:曾蒧,字皙。
 
    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
 
    译文:曾蒧侍奉孔子,孔子说:“说说你的志向。”
 
    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曾蒧说:“当能穿着春服的时候,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叹了一口气说:“我赞成曾蒧的志向啊!”
 
    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
 
    译文: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颜氏父子曾经先后在不同的时间里在孔子门下求学。
 
    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
 
    译文:颜回去世的时候,颜路非常贫穷,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子卖掉来安葬颜回。
 
    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後,不可以徒行。”
 
    译文:孔子说:“不管孔鲤有没有才能,说起来,都是自己的孩子。我儿子孔鲤死的时候,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了车子而步行去给他买外椁,因为我曾经位居大夫,所以按照礼法我是不可能徒步出门。”
 
    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
 
    译文:商瞿,鲁国人,字子木。商瞿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孔子传易於瞿,瞿传楚人馯(hán)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
 
    译文:孔子把《周易》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商瞿,商瞿将所学知识传给楚国人馯臂子弘,馯臂子弘将所学知识传授给江东人矫子庸疵,矫子庸疵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子家竖传授给淳于人光子乘羽;
 
    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译文:光子乘羽传授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子庄何传授给东武人王子中同,王子中同传授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汉武帝元朔年间因研究《周易》做了汉朝的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
 
    译文:高柴,字子羔。高柴比孔子小三十岁。
 
    子羔长不盈五尺,受业孔子,孔子以为愚。
 
    译文:子羔身高不足五尺,在孔子门下接受学业,孔子认为子羔很愚笨。
 
    子路使子羔为费郈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
 
    译文:子路派子羔担任费邑和郈邑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在残害人家的子弟啊!”子路说: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孔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那里有百姓,那里有土神和谷神可以祭祀,为什么一定要说读书才算是做学问呢!”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用花言巧语诡辩的人。”
 
    漆彫(diāo)开字子开。
 
    译文:漆雕开,字子开。
 
    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
 
    译文:孔子引导子开出仕做官,子开回答说:“学生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到后非常高兴。
 
    公伯缭字子周。
 
    译文:公伯缭,字子周。
 
    周愬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缭也,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译文:子周在季孙氏面前毁谤子路,子服景伯将此事告知给孔子,说:“季孙氏原本就对子路产生了怀疑,对于公伯缭,我还是有能力杀了他的,我杀了他后会将他的尸体放在街头示众。”
 
    孔子曰:“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
 
    译文:孔子说:“仁义之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天意;仁义之道将要被废弃,那也是天意。公伯缭能把天意怎么样呢!”
 
    司马耕字子牛。
 
    译文:司马耕,字子牛。
 
    牛多言而躁。问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译文:子牛话多而且急躁。他请教孔子什么是仁德,孔子说:“一个有仁德的人,他说话很谨慎。”
 
    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子牛说:“说话谨慎,就可以算是有仁德吗?”孔子说:“实行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
 
    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译文:子牛询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子牛说:“不忧愁,不畏惧,这样就能称之为君子吗?”孔子说:“做到问心无愧了,有什么值得忧愁,有什么值得畏惧呢!”
 
    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
 
    译文:樊须,字子迟。樊须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
 
    译文:樊须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在这方面不如有经验的老农。”樊须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在这方面不如菜农。”
 
    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译文:在樊迟退出后,孔子说:“樊须是个志向浅薄的小人啊!统治者提倡礼仪,那么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他;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译文:统治者仁义有理,那么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他;统治者诚恳守信,那么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真心实意地对待他。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像这样的话,那么四面八方的百姓都会背着他们的子女来归顺了,哪里需要自己去种庄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
 
    译文:樊须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仁德就是爱护别人。”樊须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智慧就是能够了解其他人。”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译文: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有若说:“礼的应用,以恰到好处最为可贵。在已故君王的治国之道中,这是其中最高明的地方。但无论大事小事都照这条原则办理,有时也有行不通的地方;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译文:只知道和谐的重要而一味地追求和谐,而不用礼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有若又说:“遵守信约要符合道义,这样说出的话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恭敬要符合礼仪,这样才能避免耻辱;有仰仗而没有失去自己的亲族,也就值得尊崇了。”
 
    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
 
    译文:孔子去世后,学生们都很怀念孔子,因为有若长得很像孔子,学生们便共同拥戴有若为老师,如同孔子在世时那样对待有若。
 
    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
 
    译文:有一天,学生们提出疑问说:“从前夫子在出行时,让学生们带上雨具,不久果真下雨了。
 
    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译文:学生们问道:夫子是依据什么得知会下雨的?’先生说:‘《诗》上不是这样说吗?“月亮靠近毕宿,接着就会下大雨了。”
 
    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
 
    译文:昨天晚上月亮不就是停留在毕宿的位置上吗?’有一天,月亮停留在毕宿,结果没有下雨。商瞿的年纪很大了但仍然没有孩子,他的母亲要为他另娶妻室。
 
    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後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译文:孔子派商瞿前往齐国去,商瞿的母亲向孔子请求暂时不要派商瞿去齐国。孔子说:‘不用担心,商瞿四十岁后会有五个儿子。’后来果然如此。
 
    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译文:请问夫子依据什么知道会这样?”有若沉默着,无话可答。学生们起来说:“有若先生,你还是下来吧,这个位置不是你应该坐的!”
 
    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
 
    译文:公西赤,字子华。公西赤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子华使於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
 
    译文:子华出使到了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些小米。孔子说:“给她一釜。”
 
    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
 
    译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给他一庾。”结果冉有给了她五秉小米。
 
    孔子曰:“赤之適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孔子说:“公西赤前往齐国的时候,乘坐的是肥马拉的车,穿着轻暖的皮衣。我听说君子应该救济有紧急需要的人,而不应该接济富人。”
 
    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
 
    译文:巫马施,字子旗。巫马施比孔子小三十岁。
 
    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译文:陈司败询问孔子道:“鲁昭公懂得礼节吗?”孔子说:“懂礼。”
 
    退而揖巫马旗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
 
    译文:孔子退出以后,陈司败向巫马施作了揖,说:“我听说君子不偏私袒护任何人,莫非君子也会偏私袒护别人吗?鲁君娶了吴国的女子做夫人,给她起名叫孟子。
 
    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孟子本姓姬,忌讳以同姓相称,所以叫她孟子。如果鲁君懂得礼节,那还有谁不懂得礼节呢!”
 
    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
 
    译文:巫马施把陈司败的话告诉给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是幸运,如果有了过失,别人一定会使我知道。作为臣下和人子,不能说君上和父亲的过错,为他们避讳的人,才是懂礼。”
 
    梁鱣(shàn)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冉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
 
    译文: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冉孺,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
 
    曹恤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译文:曹恤,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
 
    译文:从子石以上共三十五人,他们的年龄、姓名以及受业情况明确地见于文献记载。其余四十二人,没有年龄以及不见于文献记载的,著录如下:
 
    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
 
    译文: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
 
    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孺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
 
    译文: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宇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孺,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
 
    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
 
    译文:公夏首,字乘。傒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
 
    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旂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
 
    译文: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恆。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
 
    译文: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
 
    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葴字子上。
 
    译文: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葴,字子上。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
 
    译文:太史公说:在后世学者中有很多人都称述孔子的七十个门徒,在称誉他们的人之中,有的言过其实;在毁谤他们的人之中,有的损害了他们的真实形象,但谁都没有见到过他们的真实相貌,议论和说明孔子门徒事迹的材料,来自孔氏古文中的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译文:我收集有关孔子弟子的姓名、言行等情况全都取自《论语》中的弟子问答,把它们编排成一篇,有疑问的地方就空缺着。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