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处暑》(清 · 胤禛)的原诗以及赏析

当前位置:看文网 > 文化阅读 > 古诗文 > 发布时间:2023-08-23 09:03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这是清代雍正皇帝的一首处暑节气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着眼于七夕与处暑两个节,正好在一天。由于这两个节经常靠在一起过,今年也只相差一天,因而“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无疑就成为描述这两个节最好的诗句。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此两句一出,足以盖过乾隆数首处暑节气诗。雍正写诗虽不多,但质量很高。乾隆虽几万首,但质量不高。从处暑同题诗,即可看出两者水平、风格、胸襟、气度等种种不同。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下笔即是大气魄、着眼天上人间,天上牵牛与织女星,在七夕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合在一处,了却了人间多少相思相聚的夙愿。而,人间也迎来了多情的秋夜,多情的处暑天,多情的秋风。一切都那么寂静美好,堪称完美世界。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然而诗人话题一转,一个“愁”字,立马将首联中的欢喜一扫而空,转而生出另一种忧愁来。是什么愁呢?今晚写成诗稿,今晚两星固然能够相会。可是明年何时才能相会呢?想起又要等一年,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年会发生多少变化呢?人一生又经得起多少等待?多少人等来了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遗憾。
 
    想起李煜生于七夕,即南吴睿帝天祚三年七月初七(937.8.15),死于七夕,即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初七(978.8.13),在42岁写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之后,再也等不到第二年的七夕。要知道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就在43岁,也许再过一年,第二年七夕,李煜一定会写出超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更加巅峰的作品。只可惜,宋太宗等不及,不给他这个机会。所以,作为大清朝的皇帝,他深深明白今年的七夕人皆在,而明年的七夕,人并非都在的道理。“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七夕遇处暑,该行乐就行乐吧!明年的事,又有谁能预料得到呢?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再看窗外,秋风吹过,梧桐叶纷纷飘落;阴历七月,火星下移,暑热消退,天气转凉。季节还是好季节,又何必想那么多呢!如果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不珍惜当下的七夕时光与处暑时光,那么你也将很快失去它们。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做一点积极乐观、祈福将来的事情吧!比如,“将陈瓜叶宴”,将陈列摆下瓜叶宴。“瓜叶”,寓意瓜瓞延绵,象征子孙昌盛。诗人这里设宴是希望帝业永传,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同时,对着影子,虔诚地祭拜牵牛织女星。现在,昆明一带还保持着敲锣打鼓、扭秧歌、耍社火、放鞭炮的等一系列“拜牵牛”习俗。
 
    纵览全诗,于喜庆之中,有一丝惆怅,转而又积极面对,整体诗境昂然向上,意境开阔,沉稳有力,是为处暑节气诗中的绝妙佳作。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