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立秋节气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重字“秋”的使用。一般七绝最忌讳重字,可是杨万里却似乎有意为之,通过“唤秋”“将秋”“报秋”三个“秋”字,将自己对于秋的期盼写得深情万分,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向往与喜悦之情,同时也巧妙地经过一系列的渲染,通过蝉声报秋很好地突出了“立秋日闻蝉”的主题。
“老火薰人欲破头”,用比喻修辞,言夏天之热,似火一般,热得使人受不了。这句突出夏天的一个“熏”字,为下文“唤秋”“将秋”“报秋”作铺垫。
“唤秋不到得人愁”,重点在“唤秋”。因为“老火薰人”,所以“唤秋”,可是秋天却迟迟不肯到来。这使得诗人很发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重点在“将秋”。是谁送秋天来的呢?是夜晚的一场秋雨。秋雨将秋天送来了,诗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今晚蝉声始报秋”,重点在“报秋”。你听,今晚的蝉声,已经开始传递秋天到来的讯息了。
至此,“立秋日闻蝉”的主题就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了。这首诗也将七绝作诗技巧,“起承转合”,展现得淋漓尽致。“老火薰人欲破头”,起的极其绝妙,仿佛是劈头而来,对比强烈;“唤秋不到得人愁”,承接得非常自然;尤其是“夜来一雨将秋至”的转笔,巧妙地带出“今晚蝉声始报秋”的主题,实现了完美地“转”“合”。
纵览全诗,诗人故意多次使用重字“秋”,而不使人感觉繁冗拖沓,反而在不知不觉、层层递进中,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是诗人不被诗规所束缚的一种表现,“辞不害意”,也许正是诗人传递给我们的一种创作态度。只要能有好的艺术效果,也不妨学一学杨万里,写出自己满意的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