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当前位置:看文网 > 人物 > 知名人物 > 发布时间:2023-08-05 09:14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临汾市,古称平阳、晋州,是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因濒临汾河而得名。市境南接运城市,东南邻晋城市,东北界长治市,北达晋中市、吕梁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延安市、渭南市相望。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东部为太岳山、中条山,中部为汾河盆地,西部为吕梁山。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沁河流经市境东部。临汾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临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临汾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山西省临汾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尧yáo,祁姓,名放勋,又称唐尧,国号陶唐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帝尧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诞日为上元节。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 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 晚年,尧辟位,由舜继天子位。 辟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中国西汉时期军事家、外戚,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舅。
 
    卫青从小为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在平阳公主府中为骑奴。后因卫子夫被选入宫,而受到武帝青睐,被提为建章监、侍中。后迁太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年),升任车骑将军,在抵抗匈奴入侵的四路汉军三路均遭失利的情况下,于龙城之战大胜而归,得封关内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军突袭匈奴,发起河南战役,一举收复河套地区,置朔方郡。因功进封为长平侯。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卫青利用匈奴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战后进拜大将军。次年,两度统领公孙敖等六将军出定襄,重创匈奴单于主力。元狩四年(前119年),与霍去病分兵北伐,在大漠遭遇单于主力,力战破敌,并追逐至赵信城,烧其积粟而还。此战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卫青因功加拜大司马大将军,与霍去病同掌军政。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故。武帝赐谥号“烈”,允许其陪葬茂陵,并按照阴山形状为其修筑墓冢。
 
    卫青虽战功卓著,地位尊崇,但不以权势树党,不干预朝政。他勤恤士卒,颇得人心。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其指挥骑兵集团进行沙漠作战的军事实践所反映的军事思想,具有创造性,受到后人重视。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西汉名将 、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十八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年),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总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汉武帝分徙匈奴降众于边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属国,又在其故地先后设立河西四郡,由此沟通了自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发生显著的影响。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做出重大贡献。他前后六次出击匈奴,与卫青等人合作,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侯马镇垤上村(今侯马市垤上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并长期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地下工作,1937年改名彭真。抗日战争时期,出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政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后担任首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重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体系。1997年4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孝武卫皇后(—前91年),卫氏,名字已失,字子夫,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霍去病的姨母,戾太子刘据的母亲,汉宣帝的曾祖母。
 
    卫子夫出身微贱,原为平阳侯家讴者,武帝见而悦之,召入宫中。后得宠幸,生三女。元朔元年(前128年)生男刘据,遂被立为皇后。其弟卫青以击匈奴有功,封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亦以军功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立为皇太子。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起,刘据起兵诛江充,兵败,武帝下策书收皇后玺绶,卫子夫遂自杀,卫氏悉灭。汉宣帝时追谥曰思后,乃改葬之。卫子夫居皇后位达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权臣、政治家,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霍光最初凭借门荫入仕,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为汉武帝所亲信。武帝临终时,授霍光大将军、大司马,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遗诏,辅佐幼主。汉昭帝继位后,与上官桀、桑弘羊争权,挫败上官桀等拥立燕王刘旦的计划,获封博陆侯,得以专擅朝政。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去世,霍光拥护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日后又将其废黜,改立武帝曾孙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宣布归政,仍掌大权,其女霍成君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氏一族极为显贵。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陪葬茂陵,葬礼规格仿照相国萧何旧例。两年后,霍光妻子霍显毒害皇后许平君母子事发,霍氏全族坐罪处死。但到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仍以霍光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
 
    霍光前后秉政二十年,遵循武帝法度。在武帝末年积弊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轻徭薄赋,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昭宣中兴。同时因其废立两帝,与殷商伊尹废太甲事迹相似,故后世权臣废立皇帝时,往往以“行伊霍之事” 作掩饰。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后来,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魏建立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谥号为壮,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省临汾市)人,隋唐时期名将。
 
    任侠仗义,矫捷勇武。初仕隋朝,起家左千牛备身,保护元德太子,迎娶唐国公李渊之女平阳公主。晋阳起兵后,领马军总管,册封右光禄大夫、临汾郡公。武德初年拜左翊卫大将军,跟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四方,屡立功勋,进封霍国公。贞观初年,拜右卫大将军,屡次大破突厥,迁左卫大将军、华州刺史。参与定襄会战,从灭东突厥,迁镇军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参与平定梁师都,改封谯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十二年(638年)去世,追赠荆州都督,谥号为襄。
 
    敬晖(7世纪?—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县(《新唐书》记为绛州平阳县)人(今属山西临汾)人,唐朝官员。
 
    二十岁举明经,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台御史右丞,神龙元年(705年)转左羽林将军,与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交结,趁着武则天病重无备,发动禁军攻打大内,诛杀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逼迫则天禅让帝位,唐中宗复辟。功加金紫光禄大夫,为侍中、平阳郡公,实封五百户,进封齐国公。武后崩,遗制加实封满七百户。敬晖上章论奏,降诸武爵位为公,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平阳郡王,特进,罢参知政事,仍赐铁券,恕十死,朔望趋朝。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王流放边疆,敬晖被流放琼州,后被周利贞虐杀,唐睿宗即位后平反,追复五王王爵,又赠秦州都督,谥曰肃湣。建中初,重赠太尉。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一名伯龙,字振南,浙江布政司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
 
    毛文龙年少时不喜读书,惟喜兵事,有领兵封侯之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春,只身拜访舅氏沈光祚,被荐辽东总兵李成梁。是年,毛文龙参加辽东武举考试,署鞍山百户,不久升辽阳千总。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升叆阳守备,授加衔都司。辽阳被后金攻陷后,毛文龙由海道逃回,寄居沈光祚山东官署。后得王化贞信用,实授都司职。 天启元年(1621年),任练兵游击,奉命率二百二十人收复镇江(今丹东),后任副总兵驻师皮岛、都督佥事平辽总兵官。天启四年(1624年)十一月,毛文龙进左都督,曾多次向明廷谎报军情,夸大战功的情况,向朝廷案索求物资。毛文龙的骄纵行为,引起蓟辽督师袁崇焕不满。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执尚方剑,杀毛文龙于旅顺口附近双岛。
 
    尚可喜(1604年8月25日—1676年12月4日),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至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五位汉王之一。
 
    尚可喜随父尚学礼加入东江军,积功至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投奔后金,授总兵职,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智顺王,顺治六年(1649年)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晋封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康熙帝赐谥曰敬。
 
    郅都,生卒年不详,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西汉官员。
 
    郅都在汉文帝时任郎官,为文帝侍从。景帝时代,郅都当了中郎将,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指出大臣的过失。 汉景帝任命郅都当济南太守之后,济南郡路不拾遗。郅都调升中尉之官,首先施行严酷的刑法,以致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要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郅都后来因得罪窦太后被罢黜免官,后启用为雁门太守。匈奴人听说郅都守卫边境,便领兵离开汉朝边境,直到郅都死去时,一直没敢靠近雁门,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张敞(?—前47年),字子高,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左氏春秋》学家、官员、古文字学家。
 
    汉昭帝时,张敞为太仆丞。昌邑王刘贺即位(前74年)时,行为不由法度,张敞上疏谏。刘贺退位后,因切谏擢为豫州刺史,又因上忠言,汉宣帝征为太中大夫,与于定国一起任尚书事。因守正不阿忤逆霍光,被派主持节减军兴用度事,后出为函谷关都尉。本始四年(前70年)徙为山阳太守,为汉宣帝观察刘贺。元康二年(前64年)汉宣帝曾密书张敞问刘贺起居,是否有谋反意。后渤海、胶东数岁不登,盗贼并起,张敞自请,汉宣帝拜其为胶东相,张敞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等措施平乱。次年,为京兆尹。神爵元年(前61年)西羌反,张敞于秋时上书愿令有罪者支边,以备百姓之急,与萧望之等人有辩争。甘露元年(前53年)因事被免为庶人。数月后长安复乱,冀州亦有大贼。汉宣帝复召张敞为冀州刺史,岁余,冀州贼止。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欲诏张敞为左冯翊,适张敞卒。
 
    张敞曾修《左氏春秋》学。其文章有儒雅之风而不专守经术,与权时事,有务实之术。张敞受汉宣帝命从齐人学《仓颉篇》,并传至外孙杜林。他还据鼎刻文,认定神爵元年美阳出土鼎为周天子褒赐大臣之用。《隋书·经籍志》著录左冯翊《张敞集》1卷,录1卷,亡。今存文10篇,有《谏昌邑王不由法度》《为霍氏上封事》《上书请治胶东》《奏书谏王太后游猎》《诣公车上书》等。
 
    贾逵(174年—228年),本名贾衢,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省临汾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初为并州郡吏,迁渑池县令,拜弘农太守,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军政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时称“贾侯渠”,便利民生。随同曹丕伐吴,进封阳里亭侯,加号建威将军。石亭之战,率军救出曹休。太和二年去世,赠本官,谥号为肃,《唐会要》将其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贾充(217年—282年5月19日),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
 
    出身平阳贾氏。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一名荃)及贾南风分别嫁与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吴国平定后,增邑八千户。太康三年四月庚午日(282年5月19日),贾充去世。西晋朝廷追赠他为太宰,礼官议谥曰荒,司马炎不采纳,改谥为武,有集五卷。
 
    贾南风(257年—300年5月13日),小名峕,字南风,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省襄汾县)人,西晋太宰贾充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皇后。
 
    史书形容贾南风外貌“黑、丑”。在皇后位置十年,其间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郑注(?—835年),本姓鱼,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唐朝大臣。
 
    出身微贱,诡谲狡险,以医术游历江湖。得宠于襄阳节度使李愬,结交监军王守澄。元和十五年(820年)进入京师,交结朝臣,出任昭义节度副使,权势熏灼。大和八年(834年),治愈唐文宗的风疾,深得圣眷,拜太仆卿、御史大夫。大和九年(835年),迁工部尚书、翰林侍讲学士,推荐仇士良为左军中尉,参与处死观军容使王守澄,出任凤翔节度使。联合宰相李训图谋消灭宦官势力,策划“甘露之变”,事败被杀。
 
    王世英(1905年11月13日—1968年3月26日),字子杰,化名王敝、老余、王子杰,山西洪洞杜戍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4年王世英参加革命,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前往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参加过第一次大革命的老同志,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天津、西北等地区从事党的情报、联络、军运和统战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八路军副参谋长,他在中央直接领导下,不断争取阎锡山,他在极其险恶的坏境中,及时向中央报告敌情,为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山西省省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1968年3月26日去世。
 
    孙复(992年—1057年),字明复,号富春,晋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武第四十九代孙,与胡瑗、石介,人称“宋初三先生”。
 
    孙复幼年家贫,父亲早亡,学习不辍,饱读六经,贯穿义理,四次进入汴京,参加科举全都落第,未能任官。32岁后,退居泰山,专心于讲学授徒近20年,安贫乐道,不求权要资助,不以生计为意,聚书满室,教导弟子儒道思想,乐此不疲。培养的贤良之士石介、文彦博、范纯仁等人,皆一时精英,大有作为,人称“泰山先生”。庆历二年(1042年),参知政事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联合富弼等推荐孙复,出任国子监直讲,得到了宋仁宗礼敬,因事遭贬,累迁殿中丞。嘉佑二年(1057年),病逝于家中。宋仁宗赐钱治丧,欧阳修亲撰墓志铭。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