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lù)安市,别称“皋城”、“皖西” ,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西翼,毗邻省会合肥市,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自然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其“襟江带淮”的区域特色、“承东接西”的地理位置与“山环英霍”的秀美风光;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六安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
皋陶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采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
公元前2113年,帝禹二年去世,时年106岁,葬于六(lù)地。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省六安市),尊为六安国(蓼国)和偃国始祖以及二十四氏(皋李徐赵、伯益嬴秦、江黄马舒、裴甄谷利、费廉阮骆、英莒梁寥)的鼻祖。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大唐德明皇帝”。
洪学智(1913年2月2日—2006年11月20日),河南商城汤家汇(今属安徽金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之一。
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商(城)南起义,任商南游击队小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独立旅第5团。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军区副司令、军区司令、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参加了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参与指挥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战役、抗美援朝等。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仅此一例,在国外也没有先例。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洪学智在北京病逝。
英布(?—前195年),秦末六(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末汉初名将。
早年犯法,处黥刑,故又名黥布。早年到骊山罚作苦役,与其徒长豪杰交通,亡遁江中。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以众数千人归附番君,及项梁渡淮,以兵属之,封当阳君,后随项羽救赵,数次以少胜多,功冠诸侯,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立为九江王,楚汉战争中,称病不佐楚击汉,为项羽所怨。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遣随何劝其背楚归汉,从之。汉王四年(前203年),立为淮南王。次年,与刘贾入九江,诱降楚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会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灭楚。得剖符,为淮南王,定都于六。十一年,因韩信被诛,内心惊恐,勒兵戒备,为人告发,遂反汉,后兵败亡走江南,为番阳人所杀。
许继慎(1901年—1931年,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军事家。
16岁起,许继慎开始跟随名儒张侍臣读书。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到安庆,考入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不久转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1921年4月,许继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被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委兼联络部部长,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许继慎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二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1930年3月,党中央派许继慎前往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特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他与鄂豫皖特委书记郭述申、军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等领导,整编了鄂东北、豫东南、皖西三个苏区的红军,成立了中共鄂豫皖特委,实现了鄂豫皖红军的统一指挥。
在许继慎等指挥下,红1军从6月到8月,先后攻克皖西和京汉铁路南段许多城镇,毙伤俘国民党军7000多人。红1军由组建时的2300多人很快发展到5000多人,相继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岭等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1931年11月被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年仅30岁。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33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后增至36位)。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许继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皮定均(1914年8月30日—1976年7月7日),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之一。
1928年皮定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营长、教导师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军分区司令员、支队司令员、纵队旅长、纵队副司令员、野战军副军长、野战军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长征、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24军军长、志愿军第9兵团军长、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null。1976年7月7日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评授军衔时,皮定均在华东地区曾被初评为少将,后来在他的名下特批:“定均有功,由少晋中”,遂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蒋光慈(1901年9月11日—1931年8月31日),原名蒋如恒(儒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安徽霍邱(今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人,作家。
7岁发蒙,11岁进固始陈淋子志成高小,毕业后考入固始中学,16岁到安徽芜湖省立第五中学就读。五四运动后,主编校刊《自由花》,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为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至上海参加社会青年团。1921年5月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秋归国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1925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2月,参加创造社。4月至北京参加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工作,11月仍返上海大学任教。1926年,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问世,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1927年7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哀中国》。11月,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中篇小说《短裤党》出版,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最初成果之一。
1928年,与孟超、钱杏邨等人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主编《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刊》《新流月报》《拓荒者》等文学刊物。在《太阳月刊》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曾引起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因书中流露出同情白俄贵族妇女,渲染不健康的情绪,曾受到左翼文艺界的尖锐批评。1929年11月因病赴日疗养期间,主持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写了不少文学论文。回国后与鲁迅、柔石、冯雪峰等人组成中国左翼联盟筹备小组。1931年4月,肺病加剧。1931年8月31日凌晨6时病逝于上海同仁医院。1957年2月,安徽省民政部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胡底(1905年3月10日—1935年9月),原名胡百昌、胡北风,化名胡马、裳天、伊语等,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洪宕村人。“龙潭三杰”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地下党员、红军侦察兵、演员、苏区戏剧作家。
1919年秋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在大学期间,胡底结识李大钊等“红色教授”,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又受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马列主义的熏陶,从而萌发救国救民的愿望,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经中共早期党员张暹中介绍,胡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胡底面见李克农,让李克农认识钱壮飞,从此开始了三人(史称“龙潭三杰”)的密切合作。1930年4月,胡底参与了获取“张学良东北军”情报的工作,他带着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证件和活动经费,借此巡视了我党中央特科部署在东北、华北的地下工作,带回许多重要情报,并在东北建立起一套名义上归国民党,实际上可以向党中央提供情报的秘密组织。胡底等人利用特殊身份,为党提供了大量反动当局核心机密,其中包括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战计划,对中央苏区红军null、粉碎敌人“围剿”起到重要作用。
1931年底,胡底抵达中央苏区,担任了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审讯科长,除了从事政治保卫工作,他还兼任了红军总政治部俱乐部主任,承担了大量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1935年被杀害,年仅30岁, 1945年,胡底被载入中共null组织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中。1981年12月8日,胡底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被编入《革命烈士英名录》。
徐立清(1910年4月5日—1983年1月6日),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之一。
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八路军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纵队政委、旅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纵队政委,军政委、兵团副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转战河西走廊、冀南区反“扫荡”、爷台山反击战、延安保卫战和解放西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立清历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政委、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null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新疆为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文件,为规范全军干部管理,建立统一的干部工作制度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