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你贪的钱,能花完吗?和珅一句话回答,嘉庆哑口无言

当前位置: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中国古代史 > 发布时间:2022-11-30 18:31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一点烛火,一缕微光,身处大狱中的和珅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明明他才四十九岁,但是他的生命好似也要如同这烛火一般,油尽,灯枯。
 
    和珅怕呀,他怕死后周身的冰冷黑暗,也怕那些曾被他欺压的人落井下石,他怕成为众矢之的,人人指责,可是怕又能怎么办?
和珅
    他做过那么多的孽,到头来因果循环,恶还是要自己来尝,没人能替他,回想起几十年前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和珅两行老泪纵横,如果时光能重来该有多好啊!
 
    他也想做一个清官,两袖清风,坦坦荡荡,可是时间那样冷酷,他走上这条路时就应该想过再也回不去了。
 
    当嘉庆皇帝问他贪了那么多钱能不能花得完时,和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但是即使他的回答天衣无缝,嘉庆还是不会留下他这样的隐患。
 
    死就死吧!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十八年后,他还是一条英雄好汉,和珅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但是他今生做尽了恶,还哪里配有来世呢?
 
    刀起刀落,一代贪官和珅的人生就此落幕,可是他留下的故事却还在口口相传着。
 
    和珅的童年
 
    在世人眼中,和珅就是历史上一等一的大贪官,他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敛起财来不计后果的样子令人作呕。
 
    而且为了满足他自己的贪心,他甘愿欺君罔上,目无王法的样子更是令人恶寒,可是没人知道,和珅原本也是一个好人。
 
    1750年,和珅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但是并非所有的官宦人家都有荣华富贵,和珅家的生活比起老百姓,顶多算饿不死。
 
    可是即便如此,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团圆美满,苦中也有甜,但是在和珅三岁那年,他的家变了样。
 
    母亲为了生下弟弟和琳不幸遭遇了难产,不治而亡,而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和珅过早的体会了人生的不幸也注定他会为了生存费尽心机。
 
    但是老天无眼,九岁那年,和珅的父亲也去世了,父母本是孩子最大的靠山,没了靠山的和珅彻底成了孤苦无依的浪子。
 
    家中的一众亲友也成了食肉喝血的恶魔,他们为了瓜分和家那为数不多的余钱,和满目疮痍的宅子,竟然动了把和珅兄弟二人赶出和家的心思。
 
    那可是和珅唯一的避风港了,如果他们连家都没有了,又该怎么活呢?这世间的苦难为什么全都要被他承受呢?
 
    幸好和珅家有一个忠仆出手相助,和珅才没变成无家可归沿街乞讨的乞丐。可是对于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来说,看尽了这些腌臜,他又怎能健康成长呢?
 
    和珅的心里总是有一口气,他要出人头地,他要过上风风光光的日子,他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跪地求饶。
 
    或许很多人觉得和珅没救了,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想法,日后肯定会成为社会的祸害,但是没有经历过和珅的苦,谁又能真切的体会到他的恨呢?
 
    更何况,和珅虽然不是富户出身,却也明白金榜题名最为风光,所以和珅没有走上打家劫舍的路,反而是拿起了书本,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爹没妈的孩子就何尝不是呢?和珅没日没夜的学习,有时候困得直打瞌睡,可是一想到自己不努力就要被别人踩在脚下的日子,和珅便有了精神。
 
    古有头悬梁,锥刺股,今有和珅忆往昔,看今朝,和珅的毅力不得不让人佩服,而他的收获也令人羡慕极了。
 
    他本是汉人,但是却精通满、藏、蒙三种语言,即使放在现代也没有几人能及,除此之外,和珅对四书五经也理解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那书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和珅耗尽心血琢磨的,那其中有和珅的春夏秋冬和日夜轮替,就凭和珅的这些辛苦,他的成就就配得上值得二字。
 
    十八岁那年,和珅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考进了咸安宫,那可是皇亲国戚才能进的学堂啊,可是和珅一届平民却能考上,他背后的努力绝非常人能够想象。
 
    和珅也迅速成为了京中很多官员看好的后生,他们纷纷动了把自己女儿许配给和珅的念头,这时的和珅已然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1769年,十九岁的和珅和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结为了夫妻,攀上了这样的大树,和珅未来便可平步青云了。
 
    但是和珅并没有恃才傲物,他感谢未来的职场之路有人提拔一把,但是读史明智,他也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于是他决定参加科举考试,走进官场。
 
    曾经的好官
 
    以和珅的知识储备,考中状元都有可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和珅无缘三甲,庆幸的是,他在学堂中表现很好,老师们为了让和珅有好出路都向皇帝举荐他。
 
    和珅的遭遇应了那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即使和珅没有中状元,但是也一样走上了仕途,成为了混迹官场的一位朝臣。
 
    和珅初入职场,有一腔雄心抱负,曾经的经历告诉他要做一个好官,所以一开始和珅为民为国,颇有远见,而他的这般作风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可是其他官员却不高兴了,一来是和珅年纪这么小就坐到了他们辛苦几十年都坐不到的位置上,他们不服。
 
    二来是和珅不贪财,不好色,是官场的一股清流,把他们衬托的昏庸无能,他们看不惯这样两袖清风的做派。
 
    在他们心里,入朝为官就是利字当头,如果不为财不为权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于是他们便处处排挤和珅。
 
    身处泥潭之中,如果想要一身素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和珅学业不凡,但是也不是这群老油条的对手,时间久了,和珅也难免为了融进圈子而收些礼品。
 
    但是他收的无非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比如几石米,几壶酒,与那些金银玉石相比,简直就寒酸的不成体统。
 
    有人曾经劝过和珅让他别太执拗,他现在深受皇帝宠信,如果不借机让钱包鼓鼓便是大错特错了,但是和珅实在是不忍心让那些寒门子弟散尽家财,所以他只好笑笑不作回应。
 
    看,在那样的时代,清廉便成了罪过,可是如果清廉都是错的话,什么才是对呢?和珅不知道,他唯有坚持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朝廷上不缺官,更不缺大官,可是唯独少了有良心的好官,和珅就是为数不多的好官之一,最起码在他人生的前半段是如此。
 
    而在他身上还发生过一件足以证明他是个好官的故事。
 
    那时正是天下大旱,百姓辛苦一年种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快速赈灾,乾隆就派和珅前去灾区主持事宜。
 
    可是和珅刚到任就下了一道指令,他命令手下的官员往熬好的粥里扬沙子。
 
    灾民们本来就饿得饥肠辘辘,现在掺了沙子,粥还怎么吃?
 
    很多人不知道和珅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粥发了下去,和珅的良苦用心才被人知晓。
 
    原来,当时有很多人家明明还有余粮,可是为了贪便宜他们非要冒充灾民来领救济,国家发放的粮食本来足够灾民吃,如今有人冒领,数量就不够了。
 
    而和珅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人性就是这样黑暗,但是时间紧任务重,他没有时间逐一排查谁是真灾民,谁是假灾民,掺沙子是最有效的方法。
 
    那些灾民一口粮食都没有,如果不吃掺了沙子的粥就只能活活饿死。
 
    而假灾民也不会为了一碗无法食用的粥去争抢了,这样做,省下了粮食,也辨清了真伪。
 
    虽然和珅因此被很多人斥责无情,可是这看似无情的举动却挽救了成千上万条性命,你说和珅是好官还是恶官?
 
    如果和珅能一直这样替百姓着想,他成名的方式一定是“为国为民”,而绝非“贪污受贿”。
 
    可是人生哪来的那么多如果,和珅后来由好到坏的转变也不过是因果罢了。
 
    贪婪的貔貅
 
    和珅一直以清廉为名,深受乾隆的信任,即使他的官爵越来越大也不曾撼动过他的坚守,但是1780年,和珅还是动了凡心。
 
    那时,和珅奉命调查李侍尧贪污一事,起初和珅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调查,临行前,和珅还在想:李侍尧不过是地方总督,即使是贪的再多,能有万两雪花银不成?
 
    可是当和珅看到满屋子的黄金白银,数不尽的奇珍古玩之后,他的世界观彻底崩塌了。
 
    一个云贵总督,权利尚且不如他和珅,便能从国家捞到这么多的好处,如果是他呢?
 
    和珅不敢想,这么多的金银珠宝要他按时领俸多少年,不,是几辈子才能攒够啊!他也不过是凡夫俗子,看到这么多的诱惑怎么能不动心呢?
 
    于是,这一次远行后,曾经两袖清风的和珅不见了,他彻底变成了一个大贪官,他把从李侍尧这里收缴的大批财物收入囊中,回到京城后,他更是开始了敛财之路。
 
    他借职务之便疯狂敛财,凡是想要在朝求官的,都要先拿出诚意孝敬他老人家,如果想要升官发财的,更少不了大出血一次。
 
    为了方便自己吸金,和珅还把他手下的很多学生都推举进了朝廷,有了他们与和珅里应外合,和珅的账户余额也越来越多。
 
    随着“见识”越来越广,和珅也渐渐开始挑剔起来,收钱只收数额大的,收礼只收名贵稀罕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和珅却俨然成了土皇帝,但是他这样招摇也势必会引起官员们的注意。
 
    不少忠臣都曾发起过弹劾,但是和珅却总是岿然不动,他的这般功力甚至还惊动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嘉庆。
 
    嘉庆旁观者清,他看得出乾隆皇帝被和珅蒙骗,所以嘉庆便暗暗下定决心,等他上位后第一个除掉的就是和珅这个贪婪无比的貔貅。
 
    老奸巨猾的和珅又怎能不懂自己已经四面树敌呢?但是现在天下还是乾隆说的算,只要他把乾隆哄得开开心心,其他人怎么想根本不重要。
 
    可是乾隆却在这时候掉了队,他的身体越发不好,而原本洋洋得意的和珅开始惴惴不安,他不能让嘉庆即位。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乾隆已经老眼昏花,嘉庆还是走向了龙椅,这时候,和珅才真正意识到了大事不妙。
 
    果不其然,嘉庆上位后立刻就把和珅召到了身边,而嘉庆的一句话也让和珅脊背发凉,头皮发麻。
 
    “朕想问问你,你贪的钱,花得完吗?”
 
    和珅早知此行凶多吉少,但是他没想到嘉庆如此直接,思忖片刻,和珅战战兢兢的说:“臣贪的银子自然是花不完。”
 
    “可是臣也知道,臣是皇家的奴才,臣只是过路财神,太上皇修园子,下江南,都是从臣这里拿的钱。”
 
    显然,嘉庆也愣住了,他没想到和珅这样坦诚,但是聪明人也不必绕弯子,既然和珅这样说了,嘉庆的目的也达到了。
 
    可是嘉庆却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发落,据嘉庆所知,父皇确实花过和珅不少钱。
 
    可是即使父皇花得再多,也不是和珅贪污八亿白银的借口啊!和珅贪的钱可是大清十五年的国库收入啊!
 
    纵使是贪,和珅也实在是太过胆大包天了,嘉庆绝不可能留这样的隐患在身边,于是便把和珅下了狱。
 
    和珅早就知道会是如今的下场,可是在利益面前,他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他以为贪一些没关系,可是积少成多,这些钱也成了压死他的利器。
 
    在牢房中的每分每秒都很煎熬,和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回想起曾经的过往,他后悔莫及,可是他也明白,在这个世道中,不管多大的官都是天子眼中的奴才。
 
    天子有令,他不敢不从,他身处在污浊的环境中,污浊会侵染他,也会送走他。
 
    半个月后,一尺白绫送进了大牢,和珅心领神会,在无人的角落上吊自尽了,他的一生颠簸,半生繁华也终究落了幕。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