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征战一生却无耀眼战绩,是否可称名将?

当前位置:看文网 > 人物 > 知名人物 > 发布时间:2023-02-19 14:52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 各个国家都涌现出了一批批卓越的军事大家,他们战必取,攻必克,百战百胜。
 
    大浪淘沙,我们再回首那段慷慨激昂的岁月,习惯性会找出四位军事大家,把他们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他们分别是白起,廉颇,王翦和李牧。但我们仔细的了解一下这四位,会发现老将廉颇会经常让我后人争议,他真的有资格被称为名将吗?
 
    白起破韩魏于伊阙,淹楚军于鄢城,歼赵军于长平等等
 
    李牧军事史上以步克骑第一人,拒虎狼秦军于肥城
 
    王翦更不必说,六国之中王翦灭韩、魏、赵、楚和燕五国,可谓是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第一功臣。
 
    但是我们细数廉颇之战绩,似乎没有太过耀眼的,唯一一次指挥大规模战役的长平之战还是以没有胜利而结束。
 
    但是,廉颇的确可以被称为名将。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围绕上党郡所展开的战役,也是秦赵两国国运之间的较量。
 
    当时赵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改革 俨然已经成为东方六国之中的强国,而秦国更不必说,自秦孝公以来,秦国东出之势日益强盛。
 
    秦赵两国之争更是逐鹿中原之争。秦赵两国在前期都举兵几十万,并且秦昭襄王派秦国名将王龁为将,赵孝成王派出廉颇为将。
 
    于是,廉颇就与王龁相持于长平。
 
    公元前260年,双方在长平展开第一次较量,此战以秦国进攻,廉颇被迫迎战而开始,此战双方都没有太大损失,然后秦军又发起进攻,这次廉颇直接败退,并失去了二樟城与光狼城,丧失了先机。
 
    之后,赵军连败,退守到丹河,廉颇凭河修建壁垒,秦军多次进攻都损兵折将。
 
    在对峙过程中,赵王多次发出命令让廉颇主动出击,速退秦国,而廉颇却没有遵守赵王令。
 
    廉颇在出征前就对赵王说:
 
    “秦军勇猛,我们赵国弱小,但秦军远道而来,必想速胜,只要我们坚守住,秦军就会不战而退,如果我们主动出击秦军,我们只能惨胜,惨胜之后更会激发秦人的斗志,会招来更大的抱负,这时我们赵国危矣。”
 
    的确如廉颇所说,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已经涅火重生,秦国的制度自上而下都进行了变革,在军队方面,更是把秦军打造成一个虎狼之师,且秦国后勤方面有天府平原巴蜀,关中平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与粮草。
 
    反观赵国,虽然赵武灵王经过胡服骑射已经锻造出一批骁勇善战的赵军,但那只能逞一时之勇,不能逞一世之勇。
 
    且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兵力粮草不能像秦国那样完全集中起来。
 
    廉颇敏锐的观察到秦赵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差距,所以采取了坚壁清野,以守代攻之策略,秦国对面的主帅王龁虽不像白起那样战无不胜,但也是个二流武将,有着一定的领军才能。
 
    他也看出来廉颇的策略,但无法破解,只能一方面与廉颇相持,一方面向秦国要兵粮。
 
    廉颇那无懈可击的防守令秦王畏惧,就连白起也无法破解。
 
    秦王十分害怕秦国真的被赵国拖进的泥潭,赵王也是担忧,毕竟秦赵两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相差甚大,不能速胜秦军,最后反而自败。
 
    于是,赵王换主攻赵括为将,秦王派白起为将。
 
    最终赵军惨败于长平,随后秦军长驱直入邯郸,战国最惨烈的攻城战拉开了序幕。
 
    邯郸之战再一次让我们见证了廉颇卓越的防守能力。
 
    当时秦将王陵率二十万秦军围攻邯郸,赵国当时的国内精锐四十万军被白起坑杀,赵国已没有太多兵力防守邯郸城,只能东拼西凑出三万人,就连平原君赵胜也把自己的家仆妻妾赶到城墙来守城。
 
    当时其他五国都以为赵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但廉颇却展现出一位名将的能力。
 
    廉颇坚壁清野,把邯郸外围所有物资或焚毁或迁到城内,采取坚守不出之策略,以邯郸之高城抗击秦军,且邯郸城全城皆兵。
 
    廉颇数次指挥军队打退了秦军进攻,秦国损失惨重。
 
    就连王陵都奏请秦王撤军,秦王不肯,更是再派援军围攻邯郸,并企图任用白起为将。
 
    但白起直言自己不能攻克邯郸。
 
    于是在历经了两年的较量,赵国采取合纵之策,里应外合,大败秦军。
 
    经过此战,秦军直接延缓了一统天下的步伐,且秦王贬王陵,赐死白起。
 
    而邯郸城得以保存,并且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后,再一次成了秦国扫六合的阻碍。
 
    纵观此战,廉颇卓越的防守能力胜过战国任何一位名将。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廉颇不但善守,也拥有着非凡的进攻才能。
 
    廉颇的成名之战是阳晋之战,当时赵国参与五国伐齐,廉颇率领赵军攻齐,廉颇运筹帷幄,一勇当先,收复阳晋,此战之后,公元前284年,赵国重现了往日的辉煌,取代齐国成为了东方六国之首,廉颇也被拜为上卿。
 
    其次就是廉颇那宝刀未老的破燕之战,在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栗腹出使赵国。他回来之后就向燕王说:
 
    “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了长平,他们的遗孤尚未成人,且邯郸之战后,赵国已经无力再战,廉颇已经七十多岁了,赵国没有卓越的领军人才,我们应该乘机灭赵强我燕国 。”
 
    燕王于是问计于诸臣,乐毅的儿子乐闲说:
 
    “赵国处于四战之地,民风强悍,且廉颇虽已七十但宝刀未老,这一战不可打。
 
    但是燕王求功心切,没有听信乐闲之言,燕王派栗腹为将,并让他统率五十万燕军兵分两路攻赵。”
 
    赵王此时经历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十分信任廉颇,问计于廉颇。
 
    廉颇答说:
 
    “燕军远道而来,必人劳马乏,且燕军位置偏北,少经战事,战斗力较弱,主帅栗腹更是无能之辈。于是赵王让廉颇率领十三万赵国新军迎战燕国。”
 
    廉颇一方面让代地的赵国边军节节抵抗燕军,消耗燕军实力,一方面又令赵军放弃于燕靠近之城池,诱敌深入,并令赵国主力军队北上。
 
    栗腹好大喜功,认为赵军不堪为敌,就率领燕军长驱直入赵国,就在这时,廉颇亲率主力,攻打燕军尾部,燕军首尾不能相顾。
 
    于是,廉颇大破燕军并斩杀主将栗腹。
 
    远在代地的燕军听说栗腹败退,急忙撤退回守燕国,廉颇中途设伏,令燕军惨败,至此燕国两路大军败退,而廉颇在此又以迅而不及掩耳之势攻打燕国,一路长驱直入,直接包围了燕国国都。
 
    燕王恐惧,与赵签订合约,割五座城池于赵。廉颇在此战后更是威震诸侯,令诸侯不敢窥赵,廉颇也被赵王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
 
    鞠躬尽瘁,以国为重。
 
    廉颇一生都以赵国为重,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展现了出色的政治能力,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凭借攻城野战才获得上卿,而蔺相如只会摇唇鼓舌,但是地位却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之后一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之后,时时回避廉颇,并在巷子中掉转车子来回避廉颇,蔺相如的门客看不下去了,而蔺相如确对门客说:“只有我与廉颇将军和睦才能保赵国平安。”
 
    廉颇听了这些话之后,主动脱去上衣,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说:
 
    “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你如此宽宏大量。”
 
    于是蔺相如与廉颇重归于好,将相和睦,使秦不敢攻赵。
 
    在将相和这件事上,廉颇没有执意与蔺相如争高低,而是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负荆请罪,可见廉颇是时时把赵国利益放在首位,使将相之和流传千古。
 
    而纵观各朝各代将相不和的例子,邹忌与田忌,白起与范雎和司马懿与曹爽等等,都使国家实力得到了削弱。
 
    廉颇能被称为名将正在于他正确处理了将相矛盾。
 
    廉颇在暮年之际仍尚思为国戍轮台,廉颇在久居大梁后,仍想为赵国效力,赵王也想起用廉颇。
 
    于是派使者来探望廉颇,看是否还被任用。
 
    廉颇见到赵国使者后十分高兴,当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和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
 
    但使者却被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向赵王说了廉颇的坏话,让廉颇没有被任用。一代名将,在暮年仍想报国效力,可敬可叹。
 
    纵观廉颇的这一生,他的进攻才能可能比不上白起李牧王翦,可在那个时代处于佼佼者。
 
    但他确实是战国最强的盾,防守能力可以称为战国第一。
 
    并且廉颇正确处理了将相矛盾,以国为重,一生在暮年仍想着报效赵国。所以,廉颇是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为名将。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