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诸侯国之鲜虞国简介

当前位置:看文网 > 知识百科 > 地理百科 > 发布时间:2023-08-04 09:18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要谈鲜虞国,先来谈谈“鲜虞”族。
 
  “鲜虞”一名最早出现于《国语·郑语》:幽王八年云:“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北有卫、燕、狄、鲜虞、……”。此处的“狄”当指白狄,而“鲜虞”并列其中,“鲜虞”并不是“狄”。那么,“鲜虞”究竟来自何方?
 
  上古时代,舜帝代替尧帝建立“夏虞”朝,而后大禹代舜,建立了“夏后”朝,以有虞氏为主体的夏虞朝的遗民被迫外迁。在黄河东的称“鲜虞”,在黄河西的称“猃狁”。“猃狁”在陕西北部、泾水一带活动,后来发展壮大形成国家,这就是“义渠”。
西周诸侯国之鲜虞国
  “鲜虞”这一支从晋南北迁至太行山中北部西侧一带。此地,“石山,鲜虞之水出焉,而南注于虖沱”(《山海经·北山经》)。谭其骧考证,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即是鲜虞之水。故名之曰“鲜虞”。“鲜虞”历经夏后、夏、商、西周,他们已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族群。从太行山北端及中部的陉井向东部扩散。到春秋时期,已遍布今保定、石家庄一带了。
 
  “鲜虞”是夏虞朝遗民,主体是舜帝之后裔,不属于姬姓部落。《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公元前530年,晋灭肥国,以肥子绵皋归。而舜帝时,在陕西户县建有扈氏,商祖上甲微曾报杀父之仇,杀了有扈氏的首领绵臣。两者都是“绵”字系列,疑其与有扈氏同为舜帝一支后裔。
 
  可是历史老人就是会和现代人开玩笑,这不,还有个“鲜于”。这“鲜于”和“鲜虞”是一回事吗?
 
  “鲜于”氏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 《风俗通·姓氏篇》一书:“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其子食采于朝鲜,因氏焉。”有学者认为,古代“于”和“虞”通用,“朝鲜”乃“鲜虞”的误文,鲜虞就是箕子的封国,鲜虞国乃子姓。河北新市(今河北正定市东北四十五公里的新城浦)古时有鲜虞城,就是鲜虞国故城。
 
  《古今姓氏书辨证》言:“箕子佯狂避纣,为周武王陈洪范,武王封之朝鲜。支子仲食采于于,因合鲜于为氏。唐贞观所定高陵郡五姓:其一曰鲜于氏;《艺文志》有《鲜于向集》十卷;后燕翟真司马鲜于乞,翟成司马鲜于得,后赵将军鲜于亮。”其书还将“鲜于”、“鲜虞”分为二姓,并指出鲜虞,“出其春秋时鲜虞小国,其地今中山是也。晋代鲜虞灭亡,子孙以国为氏”。
 
  《路史》将鲜于、鲜虞列为二国,并将朝鲜与之并列为三国。在朝鲜条言:“箕子后封辽之乐浪,今平之卢龙有朝鲜城,故武德以辽为箕州,而高丽亦其地。”在鲜于条言:“箕子支子仲国,颜真卿云:‘武王封之鲜,仲食邑于于’”;在周封鲜虞条云:“白狄也。”
 
  另,相传,周朝代殷后,箕子耻于作周朝的官职,而携带部分商民,出走辽东,入古朝鲜国(此国是现在朝鲜的前身),建立箕子朝鲜国。其支子仲封地在于邑(今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清州邑),于是他就将国名"鲜"字和封邑名"于"字合成为"鲜于"复姓,称鲜于氏,世代相传至今。今朝鲜部分历史文献中有记载。
 
  “鲜于”和“鲜虞”公案尚无定论,跟着来了鲜虞国的国姓问题。鲜虞国有姬姓、子姓和鲜虞之争,然亦无定论。不过,从《春秋左氏传》等传世文献资料对于鲜虞的称呼“狄”来看,鲜虞国可能既不是子姓,也不是姬姓,就是鲜虞人自己建立的国家,鲜虞姓。
 
  鲜虞国位于河北石家庄、保定一带的鲜虞国,和它南面的肥国、鼓国结成三国城邦联盟,在春秋时期也曾混得可风生水起呢。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东周初立,王室日微。鲜虞国趁机南下灭掉卫国抵御自己的前哨站軧国。
 
  根据《春秋左氏传》等文献资料:公元前661年,鲜虞对邢国发动了攻击。幸得齐国相助,邢国才得以保全。
 
  公元前660年,鲜虞进攻卫国。卫懿公好鹤,让鹤乘坐做官人的车子,导致将士们不满而使军队丧失战斗力。鲜虞势如破竹,一路高歌南下,攻破卫国都城朝歌后,又追击卫军,直追至黄河北岸,将卫军击溃。卫国无奈,在齐国等帮助下,将国都迁至楚丘(河南滑县东),而沦落为一个小诸侯国。
 
  公元前659年,鲜虞人卷土出来,再次袭击邢国,这次虽有齐桓公率领齐、宋、曹三国联军救邢,也无济于事,弄得邢国被迫南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安身。
 
  鲜虞占据了邢国全部及卫大部分国土,此后与齐、邢、卫等国外交接触变得游刃有余。
 
  公元前642年,“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公元前640年,“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公元前636年,“夏,狄伐郑,取栎。”;公元前629年,“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公元前628年,“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秋,卫人及狄盟。”;公元前627年,“狄侵齐,因晋丧也”。以上所谓的“狄”,就是指鲜虞这一时期的活动。
 
  随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传世文献鲜有提及鲜虞国,似乎鲜虞和其它诸侯国进入了相对和平发展的日子。
 
  随着晋文公重耳登上历史舞台,晋国成为诸侯霸主,变得强大起来,鲜虞、肥国、鼓国三国城邦联合体,逐渐成为晋国向东发展的障碍。
 
  公元前530年,晋国首先把肥国给消灭掉。然而这并没有引起鲜虞国的警惕,对于虎视眈眈的晋国一点防备心都没有。第二年,鲜虞听说晋国军队全部出动,不仅不在边境警戒,而且不修治武备。晋国的荀吴从著雍带领上军侵袭鲜虞,到达中人,驱使冲车和鲜虞人争逐,大获全胜而回国。公元前527年,晋国灭掉鼓国,使涉佗守之。这样,以鲜虞为主体的鲜虞、肥国、鼓国城邦联合土崩瓦解了。
 
  此后一段时间,晋国因自己国内原因及与西邻的秦国、南面的楚国争霸,就无暇顾及东方的鲜虞了。
 
  不过,鲜虞还是沉不住气了。公元前507年的九月,鲜虞人竟然进攻晋国,在平中击败晋军。晋国将军观虎自恃勇敢,孤军冲入鲜虞军中被俘虏。
 
  公元前506年,晋国等诸侯国在召陵会盟。蔡侯曾被楚国囚禁,请求诸侯谋划进攻楚国。晋国的荀寅向蔡侯索要财物,没能得到,遂对权臣范献子进谗言说:“现在国家正处于危急时刻,诸侯都对我们有了二心。这时和诸侯一起进攻与我们势均力敌的楚国,很难成功!况且如今阴雨连绵、疟疾流行,鲜虞国不肯臣服,背弃盟约而招致怨仇,对楚国没有损害,而我国却丢失了鲜虞,还不如拒绝蔡昭侯。自从方城一战,我们一直没有能够在楚国身上满足过心愿,如今这么做也只能是白白地劳民伤财。”于是晋国拒绝了蔡侯。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此时鲜虞国可能与晋国达成了某种盟约,因为晋、楚是盟国,晋帮诸侯攻打楚国是背约,可能会导致鲜虞国背约。
 
  公元前505年,为了报复观虎被抓,晋国的士鞅、卫孔圉率军包围鲜虞,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公元前497年,晋国由赵氏内讧演变为晋卿内争。此后,晋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内战。直到公元前489年,晋国赵鞅才率师再次讨伐鲜虞。
 
  此后,赵襄子(赵鞅)使新稚穆子伐狄,胜左人,中人。(《国语?晋语》)。晋国控制了鲜虞的主要城市左人、中人,中人为鲜虞国都,鲜虞国遂灭亡。专家学者推测,鲜虞国灭亡时间为公元前457年到453年之间。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