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谙秦朝史事的朋友,自然对始皇帝晚年最后的情节记忆犹新。
阉宦赵高与丞相李斯勾结,篡改始皇帝的遗诏,逼死身在外征战的公子扶苏,并暗中隐匿其死讯,安排一个宦官坐在秦始皇的御轿上,扮演始皇帝接见群臣的假象。
为了掩盖御轿内尸体的腐臭,赵高还命人车上各装一石鲍鱼,以掩人耳目。
然而,细心者总能寻觅破绽。
鲍鱼在当代也属珍馐之物,更何况秦朝时代,要突然收集这么多鲍鱼,难免引人怀疑。
何况,此举并非鲁莽之举,反而更加引人怀疑不已吧?
除非说,赵高当年所用之鲍鱼,并非我们如今所熟知的鲍参翅肚之类的美味,只是巧合而同名,其实所指之物并不相同。
在《释名·释饮食》里,有云:“鲍鱼,鲍,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
这“奄”恐怕指的即是腌制。
也就是说,只要经过密封腌制而产生臭气的鱼,都可以称为鲍鱼。
想想我们平日吃的腌制咸鱼,堆积一定数量,用以掩盖尸臭,似乎也说得通。
《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提及:“鲍千均”可与“千乘之家”相比。
拥有千均鲍鱼之家,其财富和拥有千辆马车的王侯相差无几。
秦汉时代,“鲍鱼”当然成了贵族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湖南马王堆的汉墓里曾发掘出一种名为“遣策”的文书,其用途在于记录用于陪葬墓主的物品清单。
从中我们也能发现不少与鲍鱼有关的菜肴。
拿“鹿肉鲍鱼笋白羹”这个例子来说,即便以我们现在这般眼光来看,将鲍鱼和鹿肉、鲜笋这样的珍馐搭配,无疑算得上一道精致美食。
鲍鱼之所以能与这些上等食材相融,足见汉朝人对其钟爱备至。
想象一下,当年长沙国的丞相利苍家中,或许摆满了各式各样搭配腌鱼的美馔,可谓生动有趣。
而关于用于腌鱼的材料究竟是什么呢?
《说文·鱼部》中已有解释:“鲍,饐鱼也。”
“饐鱼”即指“盐鱼湿者”,也就是说,鲍鱼就是我们现今家中常见的用盐腌制的湿咸鱼。
至于我们现在所称之为“鲍鱼”的海产是否可能进入秦汉人的菜单呢?
理论上是有可能的,毕竟汉景帝陵墓中出土过文蛤等作为菜肴陪葬之物。
而在七国之乱后,中央将各地诸侯的领地大规模归为国有,已经占据了大量沿海地区。
将鲍鱼进贡至朝廷,未尝不可,只待后续考古成果揭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