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之前是谁在管理台湾?建议退守台湾的主意的人你绝对想不到

当前位置: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中国近现代史 > 发布时间:2023-07-23 10:39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诸君,若你我共同寻求真理与交流,那就请伸出你的指尖,轻点右上角的“关注”。如此一来,必将加深你的阅读体验,你的参与,是对我等的最大赞赏,谨此,深表谢忱。
 
  那个重要的时刻,国民党已然陷入困境,蒋介石身为领袖,前路茫茫,选择无多。唯有我国西南、海南岛、台湾岛这三个选项,但对国民党而言,似乎皆非圆满方案。
蒋介石
  蒋介石明白,需要听取各方意见,权衡三地利弊。于是在1948年11月,秘密召开一次又一次的会议,探讨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去留问题。
 
  会议进行得议论纷纷,方寸颠倒之际,一人的出现为蒋介石指引未来之路。面对国民党左右为难的困境,此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主张:退守台湾!这主意经过多番斟酌,蒋介石决定采纳此人的建议。
 
  然而,究竟是谁提出了这个主张呢?在蒋介石带领国民党撤退台湾之前,又是谁在管理这片土地呢?
 
  退守台湾
 
  1948年年末,解放战争至了尾声。虽然外表上仍有战火不断,但明眼人皆知,国民党已是溃不成军。
 
  南京国民政府,已非昔日坚固堡垒。长期内战,蚕食了国民党政权的坚实力量,再加上内部腐朽黑暗,加速了他们衰败速度。
 
  面对如此不利,蒋介石必须匆忙拟定应对之策,以确保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有所归宿。然而,这并非易事,关于撤退去何方,众说纷纭。
 
  有人主张西南,地势复杂,人迹罕至,适宜隐匿藏匿。若此一线退守,可徐图整顿部队,恢复元气。
 
  亦有人建议南下,至海南岛,四面环海,敌欲犯其境,非易一举。若据此为根,可望一线坚守。
 
  在那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刻,忽有一人挺身而出,他就是张其昀。
 
  张其昀怀着自己的观点,认为眼下国民党的处境,最佳选项即是蒋介石率领国民党退守台湾。
 
  张其昀,或许对大家来说有些生疏。生于1900年9月29日,浙江鄞县为其出生地。后来,他高中毕业于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在那印书馆的岁月,张其昀担任《高中中国地理》主编,为我国中学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成为全国通用的三大课本之一。
 
  1927年,张其昀踏上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土地,开始在地理学系授课,讲授中国地理。
 
  后来,一场偶遇让张其昀结识了陈布雷,二人成为了好朋友。时值那个时期,陈布雷乃蒋介石身边的重要人物,从而张其昀与蒋介石有了交集。以张其昀广博学识,蒋介石对他颇为看重。
 
  先前建议蒋介石的官员皆遭到其强烈反对,他们提出的方案或有可取之处,但也有瑕疵。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岂敢有半点差错,迫切需要保证万无一失。
 
  终于,蒋介石决定听从张其昀的建议,选择退守台湾。然而众人并未了解,这个决定并非张其昀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晶。究竟张其昀为何提出这一建议的真正原因呢?
 
  真实原因
 
  张其昀所以提出退守台湾,原由可谓双管齐下:
 
  其一,台湾地之气候,亚热带季风与热带季风,宜人农作物生长,土地肥沃,农产充裕,足供国民党军队口粮。
 
  岛屿四面环海,欲攻之,则须舟楫或翼航。
 
  当时解放军海空力未如国民党兵,交战二者,兵力悬殊,故解放军欲入岛较困难。
 
  且台湾交通设施较为完善。
 
  早先,日本殖民台湾,虽是羞辱岁月,可不容否认其间台湾得发展,经济有大腾飞。
 
  比起海南岛,台湾开发程度高,民众将其建设精良。
 
  若能退至斯土,至少众人食宿可保,免受冻馁之忧。
 
  台湾地理极为特殊,位处中国东南沿海,乃重要战略位置。
 
  据明,台湾为交通枢纽之要地,若得据为己有,其地位必定崇要,成为未来发挥之要塞。
 
  其二,关于我国西南地区和海南岛的方案,虽然各有优点,但一旦与它们的缺点相较,那些所谓的优点似乎也显得不那么竞争力十足了。
 
  有人认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势复杂,适宜国民党军队隐蔽。固然,在解放战争中,这种地形对我们十分有利,然而,优势之中亦包藏着必不可少的劣势。
 
  西南地区地势复杂,人烟稀疏。自古以来,因地势所限,西南地区不宜居住,开发程度甚低。这也造成了西南地区基础设施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基本需求。
 
  食物匮乏,交通更是一大问题。
 
  西南地区地势高低落差悬殊,无论交通工具还是步行,都非常困难。若遭遇恶劣天气,整个军队几乎寸步难行。
 
  总而言之,若退守西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生计困难重重。因此,这个方案被张其昀和蒋介石共同抛弃了。
 
  而另一方案则是海南岛。
 
  有官员提及,海南岛四面环海,距离东南亚国家极近。
 
  相对西南地区,海南岛的岛屿特点使其更具优势。然而,想要撤退至海南岛仍属不太现实。
 
  与开发程度较为完善的台湾岛相比,海南岛的开发程度显得有些欠缺。想要将剩余的国民党军队成员全数转移到海南岛似乎难上加难,因此,在深思熟虑之后,蒋介石最终放弃了这一念头。
 
  实则,除去张其昀的劝诫,蒋介石亦有自身的深思熟虑。
 
  1946年10月21日,蒋介石与贤内助游览台湾。初踏其土,蒋介石为其风土人情所折服,深深着迷。
 
  此地气候、文化、百姓,无一不在蒋介石心头留下深刻烙印。
 
  台湾之旅后,蒋介石对宝岛怀抱崇敬之情,期冀未来以手谋其美好。
 
  同时,1948年6月26日,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亦致书,嘱父提前准备。战局状况堪忧,必须防范未然,万全准备。
 
  综观外在和内在原因,张其昀言论感动蒋介石。他决择听从其建言,引导余下国军撤守台湾。
 
  对蒋介石言,此决断颇为艰难。
 
  心中激情不甘,毫不愿割让大陆,然境势劝谏,撤守台湾为最佳之抉择。
 
  然,除此他无他选择。
 
  终,蒋介石策划周详计划,自大陆撤退至台湾。离开非但一日二日可成,无需漫长过程。然则,蒋介石离往宝岛台湾,其地当由谁执掌呢?
 
  宝岛往事
 
  甲午战争后,我国被迫将宝岛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从此,台湾岛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长久以来饱受统治之苦。
 
  然而,民间常有云:有压迫之地必有反抗之声。
 
  台湾人民深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渴望能推选一位同胞来治理这片土地。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唐景崧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台湾统治的帷幕落下。
 
  至此,国民党政府迫切需要选派一位适任的官员管理台湾。陈仪受命应运而生,担负起这一重要使命。
 
  早前,陈仪曾留学日本,对其文化法制了如指掌,同时还曾担任福建省主席,熟悉闽南文化。
 
  所以,陈仪自然成为不二之选。
 
  陈仪此前未曾治理地方,他在台湾的管理中,常发生本地警察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的事件。政府内的腐败问题更是屡见不鲜。然而,真正让陈仪彻底失去民众支持的日子还在后头。
 
  1947年2月27日,当地警察为了抓捕非法贩卖烟草的人,却误杀了一位无辜的本地居民。这桩悲剧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愤怒,群起而反,要求政府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从那时起,陈仪再也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为了平息愤怒的民情,蒋介石决定罢免陈仪的职务,任命魏道明接替他的位置。
 
  1901年,魏道明诞生在我国江西德化县。他年轻时曾赴法国留学,并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后来,魏道明先后担任我国驻法、驻美大使,对各国文化有深入了解。同时,他的父亲魏文希是民国初年的众议院议员,家世优渥。
 
  蒋介石上任前对魏道明寄予厚望。果然,魏道明上任后并未辜负蒋介石的期望。
 
  很快,魏道明平息了陈仪留下的民愤,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了民众的幸福感。
 
  在他的任期内,魏道明凭借优秀才干和丰富经验,帮助台湾建设了许多实用的基础设施,引领台湾民众走向富裕之路,赢得了民众广泛赞誉。
 
  魏道明上任后,台湾民众生活得更好了,自然对这位新官赞誉有加。
 
  然而,民众的这种反应却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
 
  他害怕魏道明会以民心凝聚政权,甚至取代他自己。对于蒋介石来说,台湾是来之不易的宝地,他怎能容许别人觊觎?
 
  何况在此之前,蒋介石并不十分了解魏道明,这更加增加了他的疑虑。
 
  为了防患于未然,蒋介石决定撤换魏道明,重新任命另一人接替他的职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委派陈诚来顶替魏道明。
 
  陈诚曾是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后来又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军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
 
  1949年1月5日,蒋介石重新委派陈诚接管台湾的一切事务。
 
  这后不久,陈诚竟被任命为台湾省警备区总司令和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委,操纵台湾省的一切政务。
 
  陈诚一上任,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也被调往了台湾辅佐陈诚,竟与他同流合污。这两人在台湾的建设中,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直至1949年,蒋介石按照原计划带领国民党军队撤离到了台湾,将那片曾经鲜红的土地抛入乌烟瘴气的黑暗中。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