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现代它仍被作为一种贵重金属使用,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人们常说,盛世买地,乱世藏金,由此可见黄金在任何时期都能作为一种通用货币使用。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娶妻生子人们会选择买一些黄金饰品,来增加家里的福运。当溥仪退位以后,清朝就此宣告灭亡,中国也由封建社会进入了民国时期,此时的民国由于列强的压迫,国内经济萧条,物价飞涨。
一、民国时期货币种类繁杂混乱
由于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经济贸易的大门,各国的货币也开始流入了中国。当时由于各地军阀混战,没有统一的政权,各个军阀所制作的货币种类繁多,一时间整个经济贸易市场相继崩溃。
当时比较令人可信的也就是银元,这种由白银制成的货币在人们心里更具有信服力。但是由于一些造假的货币流通在市场,影响了银元的可信度。在市场中还有杂七杂八的外国货币,英镑,法币,大金币,日元等,经常会发生某一种货币一文不值的现象,造成了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货币如废纸一般,致使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急剧下降。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于是采用了白银和银元两种货币作为市场流通的硬通货,其他的货币一概不承认。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那些在华的外国商人将大量的白银走私到他们的国内。彼时的日本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大量掠夺东北的白银和黄金。
在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白银作为货币的条例,正式将银元作为市场流通的唯一货币。同时将各个地区的白银用银元进行套换,到1935年底,彻底稳定了国内经济,也让民众彻底承认了银元的地位。
二、黄金在当时的价值
黄金这种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只能掌握在富商和贵族手里,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稳固国家财政,不惜多次操纵黄金的价格。国民政府通过向市场中流入法币,用政府手中的法币兑换民众手中的黄金,而且法币的造价极低。政府用这招赚到了甜头,于是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大量的法币流入市场,造成了通货膨胀,往往需要一车的钱才能买到一顿饱饭。
此区的国民政府为了大量的敛财,将2万元一两的黄金直接抬到了3.5万元,当这一消息传到民间以后,激起了民众的强烈抗议。因为这一政策原本不值钱的法币直接贬值了一半以上,此时的那些富商都在各大银行抢购黄金,银行只得不眠不休的工作。
国民政府对于这一消息的泄露还在调查,根据一切证据显示这个人就是上海滩的霸主杜月笙。杜月笙此人无父无母,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上海滩数得上号的人物,嫉恶如仇。但是杜月笙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国民政府并没有对他采取什么措施,只是抓了几个替罪羔羊,来以此泄愤。
在那个抗日战争极为困难的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却在后方大肆敛财,失去了民众对他的信服,这为后来解放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三、在当时一根大黄鱼的的具体价值
刚开始由于国家的战乱,黄金在最开始并没有统一的制造标准,民间和官方都制造着不同质量规格的黄金。后来国民政府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制定了统一的黄金制造标准,由此出现了大黄鱼、小黄鱼等款式的黄金。
由于金色的外表和形状,黄金在当时也被称之为黄鱼。黄鱼有两种,一种是大黄鱼,一种是小黄鱼,小黄鱼的质量在30克左右,大黄鱼的质量在250~300克之间。在民国时期,由于银元的价值颇高,一根小黄鱼大约能换50块大洋左右。而放到现在来估算,一根小黄鱼,大概价值1万块以上。
国民政府只有法币才能够在市场上购买货物,黄金白银都不可。但是身处乱世的百姓可不相信这一套,有钱人在家里通常会储备黄金,以备不时之需。当战争来临时,人们拖家带口的跑路所带的钱财也都是黄金白银,那些钞票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张纸,一个随时能被国民政府变成废纸的钞票。
由于当时黄金价格的极不稳定,也导致了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大发国难财。通过低价收高价卖的方式,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这一行为当然引起了军阀的不满,他们会通过捐钱来平息军阀的怒火,两方势力才能相安无事。
在民国时期的大文豪鲁迅,他的职位是教育部的一个科长,每月大概能领到几百元的薪水,他为了补贴家用,还经常去各个大学进行讲课,来赚取外快。大概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500块银元左右,估计能够换50根小黄鱼。据历史记载,鲁迅曾经还用三根大黄鱼在北京购买了一套四合院,价值数千白银。
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黄金的开采和提炼难度较大,市面上没有流通太多的黄金。但就是这一点,也造成了当时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国民政府不去挽救民众的生活,甚至还大肆敛财,博学当时已经吃不饱穿不暖的民众。以黄金法币之间来回套换,使人民越来越穷。最后败退台湾时,竟然也带走了大量的黄金,为台湾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