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吃,就不得不赞叹一下咱们如今丰富多样的中华美食了,尤其是川渝地区。各种各样的小吃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走在大街上,老远都能闻到从各个餐馆之中飘散出来的香味,引得大家直吞口水。
但是这种情况也只是在咱们经济发达的现代才存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可没有这样美食!大家从电视剧中看到的场景大部分都是杜撰出来的。如果吃惯了美食的大家生存在古代的话,恐怕吃顿饭就能要了半条命,更别说一日三餐了!
在我们看过的各种电影电视剧的中,比较常见的景象就是吃饭了。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在剧中的身份足够显赫、家庭条件足够富裕,那么饭桌上的美味佳肴肯定差不了哪儿去!
有色泽浓郁、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肘子,也有清新淡雅、令人心旷神怡的时令蔬菜,更有甚至连火锅麻辣烫都能够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之上,这可就有点夸张了!
众所周知,火锅最初兴起是在咱们的三国时期,但那会他们只是将肉和汤一起放在铜鼎锅里面进行简单地烹煮。而且这种烹饪方式在那个时候并没有普及,只是一些权贵人家才能够接触到的,火锅正式成为家喻户晓的桌上之物还是在民国时期。
所以,如果大家在影视剧中过早地看到这种烹饪方式的话,那么其中肯定多少都有些不太符合实际。此外,大家也不要被剧中琳琅满目的菜品给惊艳到了,能够呈现在咱们眼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经过加工的,里面的演绎效果和广告植入不言而喻。
他们更多的是想让大众看到某些东西,从而起都某些作用,并不是完全根据历史的真实写照一比一还原的。尤其是古代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穷苦人民,出现他们生活日常的镜头往往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实际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就要回顾咱们的历史了,从原始时代起,人类主要用来裹腹的食物就是动物和果子。到了新石器时代水稻才开始出现,并在晚期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稻开始普及,大部分人都吃上了香甜浓郁的大米饭。
但是,那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吃到了,还有那么一部分穷苦百姓,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成天就为了如何能吃饱饭而烦恼。你若要问他们为何不去工作赚钱买粮食,我只能说你太天真。
封建社会的阶级性质非常严重,人类被分为三六九等,大部分的物资和补给基本上都被上流阶层的人给瓜分殆尽了。就算是朝廷体恤百姓,而实际上真正能够给到百姓手里的微乎其微。
在那个时候,他们甚至连九流都算不上,稍微有点钱权的都看不起他们,若是能够用劳动换取粮食,他们早就不至于挨饿受冻了!这还只是一方面,还有天灾人祸带给他们的不幸,一步步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他们成天赖以生存的食物不是什么美酒佳肴,而是寡淡无味的水煮野菜,有时候甚至连树皮树根都能成为他们餐桌上的常客!大伙说,要是咱们生活在那个时候那样的家庭,能吃得下那样苦涩无味的食物吗?我觉得应该是不能的,要是我们搁那样的环境的话,我估计大家一天都待不下去。
当然,身份地位等等只是导致他们吃不上美食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原因非常重要,比如食材的稀缺、调料的匮乏。
像现在大家伙都吃腻了的土豆和西红柿以及玉米等在古时候可不是想吃就能够吃到的。土豆的书名叫做马铃薯,原产地并不是咱们亚洲,而是美洲,明朝万历年间马铃薯才传入咱们中国,成为当时的粮食作物。
西红柿就更别说了,看过胡歌演的《神话》的人都知道,西红柿也不是咱们亚洲自产的,它来自南美洲。明末时期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不过,最初它并不是被当作食物,而是被当作花卉用来观赏的。
接着就是玉米和花生了,它们都产自于美洲地区,于明朝走进中国。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蔬菜也都不是咱们中国一早就有的,比如菠菜、西兰花等。因此,在明朝之前,大家能够吃到的食材还是比较单一的,并没有咱们现在这么丰富。
哪怕是到了物资逐渐丰富的明朝,不是有钱人也压根吃不到那么稀罕昂贵的食材。所以,穷苦老百姓们每天吃的东西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样,但他们并不在乎好不好吃,他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是能不能吃饱!
除此之外,调味料也是影响菜肴味道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基本上都是无辣不欢,非常地重口味,但在古代的时候,辣椒并不普及。它最早被叫作番椒,明朝中期的时候开始出现在厨房,成为烹饪食物的一种辅料。
说了辣椒,不得不说一下孜然。唐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开放和西域地区经济的发展才使得这样的东西传入到中国,而且那个时候它并不叫孜然,而是叫作野茴香、安息茴香。
当然,还有一些调味料也是后期经济发展起来才有的,古代早起压根就吃不到咱们现在这么美味的食物。他们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清淡寡味的,只不过他们吃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所以啊,那些幻想自己能够回到古时候大放异彩的人真的需要认真斟酌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放弃如今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去到那啥都不方便的古代,吃着那些难以下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