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合、横扫八荒开始称帝,秦王嬴政兼采传说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第一个皇帝,并规定皇帝自称曰“ 朕”。嬴政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其出生直至去世留给历史太多的谜题。
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开始了他当皇帝以来的第五次巡游,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他此生最后的一次巡游。
而关于他的死也众说纷纭。很多史学家经过研究已经盖棺定论,认为秦始皇死于宦官赵高之手。但对于这一问题郭沫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秦始皇并非如史料记载的那样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谋杀。
自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最后以绝对的优势碾压其他六国最终统一天下。那个时候,嬴政可谓意气风发,真正是人中之龙。
虽然彼时的秦始皇脚下匍匐着万里江山,但他却是个冒进且大意的君主,前车之鉴和后车之覆的道理他似乎没有放在心上,对于好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他没有思考如何守住,以致于缺少有效的治国策略。
修建阿房宫、修筑长城、修建兵马俑,这些利在千秋的伟业,当时并不被老百姓接受,不过秦始皇依然举全国之力去完成它们。
然而,在秦始皇彰显魄力的时候,也陷入了孤立境地,变得“失道寡助”。为了树立自己在百姓心中的独一无二的皇帝形象,更为了震慑西北游牧民族,也为了威慑六国残余势力,秦始皇在短短11年里,先后五次巡游。
当时嬴政正值壮年,但在公元前211年发生的这件事,却透露出了诡异而又危险的讯号。上面这段话的大意是:东郡掉下了一块陨石,上面刻着秦始皇将要去世,国家又将分崩离析的预言。
秦始皇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便找人占卜,答曰:游徙最吉。
基于此,第二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巡,果然死在了邢台沙丘,享年49岁。
预言不可信,但让人疑惑的是,一向喜欢追求长生的秦始皇对于这样的预言却不以为意,执意巡游。
不过翻阅史料不难发现,在秦始皇的第五次巡游中,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此行虽然有求取仙药之举,但全部都是顺带为之,他的主要目的还是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消灭六国残余贵族。
但对于秦始皇死于这一次巡游路上,郭沫若却给出了“阴谋论”的说法。
《史记》中的记载:秦王为人蜂凖,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郭沫若从这段话中推断,秦始皇嬴政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问题,而这也为大家打开了研究秦始皇死因的突破口。
无论是“蜂凖”还是“鸷鸟膺”,都是“软骨病”的表现,所引发的一种特征——鸡胸。而“豺声”则是指支气管炎的症状,“长目”则极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缺氧而导致的眼部肿胀。由此可见,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未必是为了求长生,而是为了求仙方,治疗疾病的好方子以摆脱疾病的困扰。
历史久远,虽然嬴政最后一次巡游的真实目的未知,即便史书有记载也不排除是为了抹黑而有意渲染他追求长生之事的。
只可惜,嬴政最终还是死在了巡游的路上,虽然前期他有意将自己的位子传与公子扶苏,奈何二子胡亥与赵高沆瀣一气,最终饮恨沙丘。那么嬴政究竟是怎么死的,史学界一直争议不断。
郭沫若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秦始皇尸体右耳有黑血”,他在《秦始皇之死》中推断出了一个死亡的“阴谋论”。在该书中,郭沫若指出秦始皇从小羸弱,而壮年时期还时时伴随着羊癫疯。
出游时,秦始皇的羊癫疯经常发作,有一次后脑勺撞到了一个巨大的青铜冰鉴上,导致昏迷。醒来后高烧不退,导致脑膜炎。
按照郭沫若的推断,这样的病发作时不致于让人立马咽气,至少会延续一些时日,因此郭沫若推断,秦始皇为胡亥所杀。
前文有述,秦始皇本打算将秦朝江山交给扶苏的,而胡亥更担心自己做不成皇帝会成为赵高、李斯暗算的对象,所以他干脆主动出击。
于是胡亥将3寸长的铁钉,从秦始皇的右耳插入,最终这位千古一帝在病痛交加下去世。郭沫若甚至指出,如果能找出秦始皇的尸骸,就很有可能发现那根铁钉。
那么矛头究竟该指向谁,很明显是赵高。始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对于那些怪力乱神的江湖传言,他没有选择偏听偏信,虽然他知道这是有心人图谋不轨,但对于这些暗杀手段,他不得不防,与其宫内杀机重重,不如外出巡游来的安全。
但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被亲近之人暗算。旧疾复发加上体内丹药的副作用,他的大脑和肾脏早就不堪一击,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气若游丝,很容易遭人暗害。当随行队伍行驶到沙丘时,一场偷天换日、秘密暗杀行动已经悄悄展开,这一次秦始皇再没有醒过来。
后来的事情顺理成章,赵高找来李斯和胡亥商量矫诏,而后又对秦始皇驾崩的消息秘而不宣,并买来大量咸鱼以掩盖秦始皇尸体所散发的臭味……所有一切都准备就绪,队伍浩浩荡荡返回咸阳。胡亥继位。
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秦始皇不吃那些丹药,那么他的身体也就不会出现那些中毒的症状进而那些在他身边的小人也便没了可乘之机。
一代帝王死于如此宵小之手着实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