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久了会抑郁?原来这样会败光我们的多巴胺!

当前位置:看文网 > 健康养生 > 健康百科 > 发布时间:2023-07-08 17:33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像打翻了调色盘一样的“多巴胺穿搭“,是这个夏天最火的互联网流量密码,于是紧接而来的就是热度营销起来的万物皆可“多巴胺”。
 
  那么多巴胺到底是什么?这个心理学名词背后可能隐藏着你财富和健康的密码。
熬夜
  你的大脑“穷”吗?
 
  我们经常拿“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来调侃自己,那么物质上的缺失就没有希望了吗?
 
  其实只要大脑没有形成贫穷,人就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贫穷,人就会一直受到希望的驱使。
 
  而相反,如果是大脑的贫穷就会把我们拽入深渊,抑郁的深渊。
 
  倘若这么看,那么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所以,正常人必须是有所追求的,这是基因提前给大脑预设的编码。
 
  在开始这些追求前,大脑产生适量的多巴胺,从而支撑人类的所有行为,无欲无求是大脑不可能完成的状态。
 
  那些看似无欲无求的人是用一个更大的升华过的欲望来替代小的、低俗的欲望。
 
  网络上曾将多巴胺塑造成成瘾之源,自律的祸害,还贴上了享乐的标签“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
 
  但多巴胺在斯坦福脑科学家安德鲁?休伯曼的眼里是这样的:“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一种货币,它就是多巴胺。我们基本上只有一种奖励系统,就是多巴胺系统。”
 
  懒惰其实就是“大脑贫穷”的表现。
 
  当你觉得自己够穷的时候,你还可以败光你大脑当中的货币——多巴胺。
 
  如果大脑长期处在一个“没钱”可用的状态,那它很有可能连起床的动力都没有。
 
  假设把起床上学、上班、干活改成起床就奖励你1万元,那大多数人会立刻从床上弹起来。
 
  神经元是无法理解金钱对它的重要性的,毕竟钱这个东西诞生才几千年,还没来得及写进我们基因里。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对金钱如此着迷呢?
 
  这个核心还是因为金钱可以唤起我们多巴胺的分泌,无论拥有多少钱,货币存在的意义都是因为多巴胺而存在的。
 
  就好像是金钱这个货币兑换了大脑当中的货币,这个货币会迅速的在大脑当中流通,指挥着肾上腺素和其他的神经元活跃,让人产生行动力。
 
  这就是“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的脑科学依据。
 
  金钱是无法引起神经元直接注意的,但它可以通过激活意识,对它产生预期跟想象。
 
  这些预期跟想象非常符合多巴胺的胃口,就会大量激活它的分泌,形成“脑内货币”。
 
  把这些钱分发下去,让大脑瞬间成片的嗨起来,你的身体就被它唤醒了。
 
  所以“脑内货币”多巴胺都是一个意识能注意到的欲望。
 
  美元需要跟多巴胺挂钩,欧元也需要跟多巴胺挂钩,比特币更需要跟多巴胺挂钩。
 
  可以说地球上任何的货币,都需要跟多巴胺挂钩。
 
  如果这个货币无法激活多巴胺,那这个货币在生理层面上的反应就没有了。
 
  比如说你拿着一个津巴布韦币,就算它的面值是一个亿,你也觉得它是一张废纸,擦屁股都嫌脏。
 
  如果你的大脑处在一个没“钱”可花的地步,你做任何事情的动力都会丧失,哪怕别人拿出金钱的激励,也是无济于事。
 
  有这么一个案例:
 
  长期抑郁,躺在家里一年多玉子已经无法从床上挪开自己,
 
  父亲很是着急,于是就想出了激励她的方式,制造了一个金钱奖励计划,
 
  只要按照计划来,她可以在一周内拿到1000元的奖励,
 
  而且这个钱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父母绝对不干预,
 
  但无论父母把奖金从1000元涨到1万元,玉子都是无动于衷,
 
  父亲很是担心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于是带玉子去医院做检查,
 
  在抽血化验后发现,她的多巴胺含量极低,
 
  也就是说玉子体内几乎没有“脑内货币”多巴胺,
 
  所以现实中的金钱是无法在她大脑当中完成兑换的。
 
  把它变成多巴胺,形成“脑内货币”的这个环节关闭了,这就好比你存钱的银行忽然没钱了,就算你手上有100万的存单,也无法在这个银行当中再取出半分的钱。
 
  在别人那里通常有效的奖励机制,在玉子这里完全的无效,这都是因为她“脑内货币”的严重亏空。
 
  人会觉得一切都没意思,处在一个抑郁中的糟糕状态。
 
  一个城市能热闹起来,经济要循环起来,这个城市才有活力,大脑也是一样。
 
  合适的脑内经济是保障人的生产行动的基础。
 
  如果大脑缺失了“脑内货币”多巴胺,它就容易出现一个低活跃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能良好的使用这个“脑内货币”,可怕的是我们经常追求的异常状态,会导致“脑内货币”出现问题。
 
  第一个异常的追求状态就是“货币”超发。
 
  如果银行里的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印刷钞票,那我们手上的钞票就必然会缩水,这就是毒品和其他能导致成瘾物品的做法。
 
  通过大面积,快速的释放多巴胺这个货币,从而破坏“脑内货币”这个系统。
 
  第二个异常状态,过度的抑制“脑内货币”多巴胺,导致“脑内经济系统”崩溃。
 
  加州理工大学与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场实验,让躺在核磁共振仪器上面的受试者观看一些带有恐怖画面的内容,同时扫描他们的大脑。
 
  研究发现,当大脑遇到恐怖内容的时候,不仅杏仁核会活跃,还有一个区域同样也会很活跃。
 
  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并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当这个脑区开始活跃的时候,身体的多巴胺血清素会有指数级的下降,它还会分泌GABA这个抑制型神经递质,好像是在告诉你这个东西不好,快跑,这和多巴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多巴胺在遇到唤醒它的物质的时候,总喜欢说这个东西很好,多来点。
 
  而这个脑区会经常告诉人们,这个东西不好,快跑。
 
  它就是存在于我们脑中,拥有2.5亿年历史的脑区——缰核。
 
  脑科学家们对它的重视开始源于氯胺酮的研究,他们发现氯胺酮可以有效的应对抑郁。
 
  其原理就是能够抑制缰核的活跃。
 
  一旦这个脑区没有那么闹腾了,大脑中的货币就可以正常发行了。
 
  那么缰核为什么会异常活跃呢?
 
  在上述实验中,检测到活跃的原因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恐惧。
 
  原始的爬虫脑有核心驱动人行为的权利,它主要是有两种方式。
 
  第一个就是欲望的牵引;
 
  第二个是恐惧的应对。
 
  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趋利避害。
 
  对奖励欲望牵引的源头,是爬虫脑当中的VTA区域,而对恐惧抑制应对的源头就是爬虫脑当中的缰核。
 
  缰核拥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外侧缰核和内侧缰核。
 
  我们大多数人目前主要驱动自己行为的本源是社会环境的向导,还有对抗生存的焦虑。
 
  如果这些内容过于恐惧,或者过于夸大,都会刺激我们缰核的异常活跃。
 
  我们读书的原始驱力,有可能成为对知识的渴望,但是在现在的恐惧环境氛围下,变成了害怕不读书后的代价。
 
  同样,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在恐惧驱使之下我们变得无法休息,害怕被人超越,他们不断的利用恐惧制造恐惧,让我们产生恐慌从而行动起来。
 
  比如我们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成绩领先才会有安全感。
 
  用恐惧来压迫、驱使孩子学习,大多数人被恐惧压弯了脊梁。
 
  我们终究是太擅长利用恐惧来逼自己不断的向上攀爬。
 
  那些反复想象,或者身边人灌输那些恐惧理念的时候,我们都会无意识的去联想,书读不好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这辈子就完了。
 
  这个逻辑不管真实发生与否,但恐惧的思维就会激活缰核的活跃。
 
  活跃的缰核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让我们产生对这个思维、行为感觉不好的感受;
 
  从而逼迫自己产生应对恐惧的策略,那就会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竞争,通过某些方式来应对自己的焦虑。
 
  但缰核制造恐惧的核心意义,是让我们远离所恐惧的内容,而不是给我们提供动力。
 
  那自己招架不住,又没有任何动力的时候,人就会被恐惧吞噬到起不来床,极度厌学、排斥工作等。
 
  除开社会环境会激发人的恐惧回路外,下一个激活内容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抗争,或是我们要面对的生存焦虑。
 
  人人都讨厌恐惧,希望自己胆子大起来,于是都开始集中挑战恐惧的存在。
 
  而大部分挑战行为,都有病态叠加恐惧的可能性。
 
  比如,有些人状态非常不好、心情不好、胆子很小,却很喜欢看恐怖内容。
 
  往往在看完恐怖片、恐怖内容之后生理或心理都会产生较长时间的不适感。
 
  就和刚才的实验内容一样,恐惧会剥夺我们的多巴胺。
 
  如果你的状态不好,或者身边没有人陪伴,请不要看这些血腥恐怖的内容,虽然它会让你肾上腺素飙升,进入短暂的兴奋状态,满足你的好奇心,产生面对恐惧的欣慰感。
 
  但它的后劲是缰核对你快乐的吞噬。
 
  再者就是我挑战我自己,我有些恐惧,第二天起不来床,上班没精神被人训斥,躺在床上又胡思乱想睡不着,想起来第二天早起就不爽,于是就发起了对早起的挑战熬夜。
 
  这就是潜意识中发起了对控制的挑战——熬夜。
 
  我通过倔强的睡前娱乐行为,向外界表达我绝不屈服的内心,从晚上10点熬到凌晨2点。
 
  第二天早上起来精神奇差。
 
  一篇发表在《细胞》期刊上的论文表示:
 
  晚上11点到凌晨2点之间的人造光,会刺激眼球后端的神经元活跃,而这个神经元会直接与缰核相连,控制着我们的昼夜节律。
 
  加州理工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跟实验证实,被长期照射人造光源的老鼠缰核会异常活跃,从而抑制多巴胺与血清素,让老鼠陷入到失去动力的抑郁状态中。
 
  通过几代培植的基因改良的老鼠,全面抑制了老鼠的缰核功能,再把它投放到实验中的时候,发现这个老鼠动力十足的在自己领地探索。
 
  所以,休息时间让自己接触人造光会让缰核异常的活跃。
 
  缰核试无法通过人类脑来干预的,爬虫脑认为晚上11点后就是休息时间。
 
  所以它不希望人在这个时间还看人造光,如果一旦看,它就会活跃。
 
  通过它的神经递质抑制多巴胺血清素,从而让我们开始讨厌或者远离熬夜。
 
  正如脑科学家安德鲁?休伯曼所说,缰核会启动我们的失望回路(抑郁回路),释放各种惩罚性的神经递质,其目的是让我们在睡前远离手机电脑去上床睡觉。
 
  如果人违反了它认定的规则,缰核会自动的判断这个人在“作死”,必须阻止他。
 
  于是缰核就释放大量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让这个人对熬夜产生厌恶。
 
  但缰核还是低估了人类的任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们上课不敢反抗老师,上班不敢反抗老板,但反抗自己总可以吧,想刷手机就刷手机,想娱乐就娱乐,不管几点我就是要有这种控制感。
 
  凭什么你缰核说几点睡我就几点睡?反正我反不了别人,我就反我自己总可以吧。
 
  我们总觉得晚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我要抓住它享受它控制它,结果导致了身体更大的失控。
 
  数据显示,大量的在凌晨1点到2点不睡觉的人,抑郁时常会比正常作息的人多几倍。
 
  惊吓自己,长期熬夜,是严重影响大脑正常运行的挑战行为。
 
  我们需要找到我们真正要对抗的敌人,而不是要跟刻在我们基因里的规律做斗争。
 
  就像战士上了战场一样,第一件事情就是辨识友军和敌人,缰核不是我们的敌人。
 
  它只是负责自动化管理我们身体的一个伙伴,大脑是我们的友军,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由860亿神经元组成的工作平台。
 
  我们需要尊重它的规律,而这个规律不是针对你,它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现实中,有很多人难以做到11点钟左右睡觉。
 
  资料显示,缰核是越到后期越活跃,11点-12点属于缰核的启动阶段,12点到1点属于缰核的发力阶段,这个时候缰核会疯狂的释放。
 
  一般熬过夜的人都知道,凌晨2点后,大脑会反应迟钝,这里面就有缰核活跃表现的原因。
 
  所以,12点钟左右是人睡觉的极限。
 
  上夜班需求的人,需要在白天保持7小时的睡眠,睡觉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房间昏暗,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允许,可以佩戴眼罩。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追求更多的财富,想要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就要先赚足我们的“脑内货币”多巴胺。
 
  而想要赚足“脑内货币”,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有害的习惯和物质。
 
  这才是我们无论物质上的贫穷和富有都会快乐的源泉,而快乐的人运气一般不会差。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