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无论是原著还是翻拍的影视剧,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几十年过去了,80年代拍摄的西游记还在电视台上播放,并且收视率还相当不错。现在的孩子虽然也喜欢西游记,但逻辑思维强的小朋友却发现了《西游记》的一个bug,专家听闻后,说这不能怪吴承恩,这个bug到底是什么?
吴承恩的祖籍是江苏涟水,父亲是一个商人,家庭条件还不错。在封建时代,商人的地位是不高的,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考上功名,走上官场。吴承恩虽然读书成绩很好,但他志不在政坛上。他喜欢看奇闻,鬼怪狐妖的小说。他立志也要成为一个“神话传说”的作家,创作更多题材的小说。但父命不可违,他还是走上了官场的道路。
吴承恩考取功名以后,就做了一个小官,此时的他已经年过中年。他的仕途不太顺利,他为人耿直,与明朝谄媚的官场文化格格不入,所以他在官场上穿了不少小鞋。见识了官场的黑暗和同僚之间的尔虞我诈,他气愤地辞职,随后归隐,利用写志怪小说来讽刺当时的官场制度,这些小说中,《西游记》一炮而红。
实际上《西游记》不单单是一本神话小说,他反映的就是明朝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和官场黑暗,只不过通过吴承恩的艺术加工,一般的人看不出来。几百年后的今天,《西游记》依然是个非常热门的“IP”,他衍生出许多周边,影视剧,就连原著的再版书都卖得异常火爆。但是一个读五年级的小朋友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让许多专家感到很惊讶。
这个小女孩年纪虽然小,但她阅读范围却十分广泛。她的母亲为了培养她的阅读能力,从小给她买了大量的书籍。小女孩不仅喜欢阅读,也非常喜欢思考,知识储备量惊人。小女孩在课堂上的发言,总是能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她的逻辑思维缜密,用词极为恰当。
对于小学生而言,读《西游记》比较困难,但这个小女孩却读了好几遍,并且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他们师徒去西域,但吃的食物依旧是馒头青菜和米饭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在互联网上展开了大讨论,激烈程度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
实际上,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省份的饮食习惯相差都很大。所以一路走过去,就算没有出过境,可能在饮食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吴承恩的家庭条件不差,从小读过那么多书,还当过官,为何对于饮食方面的描写就那么粗糙呢?
实际上小女孩的提问就能体现出她细致地观察,她能提出这个问题让许多网友和专家惊讶不已。能把西游记读懂对于小学生而言已经非常困难了,在细节上还能挑出尖锐的问题实属不易。网友和专家对于女孩的提问,在赞叹的同时也回答了不同的答案,有些答案无厘头,有些答案算是就事论事。
有的网友说,他们携带的基本是干粮,由于佛门弟子不能吃荤腥,平时的菜都是以青菜为主。至于馒头和米饭,在大唐境内是比较常见的主食,印度那边也有吃大米的习惯。实际上,这个回答比较牵强,古代没有防腐剂的发明,携带的干粮比较容易损坏。师徒四人经常去化缘就表明了他们的食物早就吃完了。
实际上,除了中原地区,在我国古代的西北,吃面食和大米的比较少,更多的是青稞做成的糌粑或者窝头。唐朝已经有胡人来长安定居,在胡人居住的场所,人们对于外国饮食应该会有所了解。
专家认为,虽然吴承恩家有点小钱,还当过官,但是明代的社会动荡不安,吴承恩辞官就在家里隐居,他没有游历山水的经历,自然对于饮食而言就没有那么讲究了,毕竟在封建时代,很多地方的人都吃不饱饭。
网友认为,专家的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个也是猜想的答案。吴承恩的作品,不是纪实作品,他的小说都是根据想象来写,所以不能跟现在的正常社会习俗相同。一部再成功的作品,都是会有瑕疵的,《西游记》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就算饮食上的描述不正确,有漏洞,不过这些也不影响他成为一本伟大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