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洪秀全后,曾国藩与慈禧斗法,惊心刺马案成为关键一击

当前位置: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中国古代史 > 发布时间:2022-11-21 19:26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奇案,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张汶祥刺杀的案件,更是一跃成为清朝四大奇案之首。
 
    张汶祥和马新贻无冤无仇,他为何要搭上前途性命去做这样的事情呢?难道真的像戏文里说的那样,张汶祥是为了情才杀了马新贻吗?
刺马案
    拨开重重迷雾之后,张文祥和马新贻之间的故事好像并不简单,他们不过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更是有不少的人猜测这起案件是慈禧和曾国藩斗法才酿成的悲剧。
 
    刺马案始末
 
    这场离奇的案件发生在1870年夏天。
 
    据目击者称,那天天气凉爽,因此操练场上有很多群众围观士兵操练,马新贻检阅完士兵后废了很大的力气才挤出人群,走到一处宽敞的小路。
 
    正当马新贻想要打道回府时,突然从前面冲出一个人。
 
    他神色悲戚,手里拿着诉状,扑通一声跪在了马新贻面前,大声喊着:“老爷,我冤枉!”
 
    马新贻身边的侍卫想要拦住,但是被马新贻制止了,作为一介清官,有人喊冤马新贻自然是要处理的。
 
    然而就在马新贻认真阅读诉状的时候,原本跪在地上的人却突然一跃而起。
 
    只见他从身后抽出一把匕首,倏地就刺进了马新贻的肋下,疼痛感瞬间袭来。
 
    马新贻无力的倒在了地上,可是这个歹徒还没有收手,他旋转着利刃在马新贻的伤口上转了一圈后才拔出来。
 
    鲜血喷涌而出,连马新贻身边的侍卫都是后知后觉,当他们反应过来想要拔刀制服歹徒时,马新贻的呼吸已经很微弱了。
 
    巨大的躁动也吸引了很多围观群众的注意,紧接着有人喊着“杀人啦!救命啊!”
 
    有人四下逃窜,你推我搡,生怕凶手发起疯来伤害到自己,场面也彻底失去了控制。
 
    但是目前当务之急是救人,马新贻的几个侍卫合力把马新贻带回总督府,快马加鞭请来了大夫,但是那时候马新贻就已经脸色苍白,昏迷不醒了,即便神医来了恐怕也束手无策。
 
    就这样,马新贻在痛苦中坚持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便离世了,这件事也如风一样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
 
    朝廷钦点的大臣竟然无故被杀,凶手岂不是在和朝廷叫板?于是审讯凶手的工作便紧锣密鼓展开了,秉持着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的原则,光是审讯罪犯就好了好几天的时间。
 
    可是结果却并不像预期那么顺利,几天下来,除了知道凶手名叫张汶祥之外,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提取到。
 
    查案连杀人动机是什么都不清楚还怎么查?可想而知这个案子要因为凶手的不配合而延迟结案,但是坊间的流言却已经不胫而走。
 
    有人说马新贻死于情杀,早年间马新贻和张汶祥、黄纵三人是好兄弟,但是黄纵的妻子喜欢马新贻,马新贻也属意女子,可他碍于兄弟情分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过。
 
    直到马新贻做了总督后,地位攀升,这才霸占了黄纵的妻子。
 
    张汶祥气不过马新贻夺人之妻,于是就设计了这一出“刺马案”,但是也有人说马新贻的死并非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政治谋杀。
 
    眼看谣言越传越广,负责督办此案的张之万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直不配合的张汶祥竟然开口说话了。
 
    据张汶祥说,他杀马新贻就是因为马新贻刚来到两江做总督时大肆的裁兵,而他就在被裁之列,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这才动刀杀人马新贻。
 
    但是这个理由显然占不住脚,当时马新贻不仅裁了张汶祥一人,足足裁了一万多士兵啊!为什么就只有张汶祥会这样做,其他人却没有呢?
 
    再者,裁兵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之久,按理说被裁兵时,张汶祥的情绪应该是最愤怒的,为什么张汶祥没有在裁兵之后立即对马新贻下手呢?
 
    种种疑点都证明张汶祥在撒谎,再结合张汶祥杀人之后非但没有逃跑,反而扔下匕首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表现,张之万更确定张汶祥的动机另有隐情。
 
    但是即使真相仍未浮出水面,张之万也不能继续查了。
 
    慈禧太后早就下令要求彻查此案的官员做到迅速、公正,为了复命他必须给这个案子做个了断,否则落得办事不力的罪名,罢职都是他幸运。
 
    在种种压力下,张之万不得已想了一个办法,既然张汶祥说他杀马新贻是因为对马新贻怀恨在心,那么就按照这个说法回禀慈禧太后不就行了吗?
 
    但是慈禧太后哪是那么好骗的?听过张之万的回复后,慈禧太后又派出了刑部主官郑敦谨去两江查案,誓要查他个水落石出。
 
    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刺马案如此上心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爱才惜才吗?刺马案的真相又会牵扯出哪些人物呢?
 
    刺马案的真相
 
    话说郑敦谨临危受命丝毫不敢含糊,哪怕是顶风冒雪也要赶路,历时一个多月,他终于在大年初一赶到了,第二天复审便正式开始了,这次,郑敦谨还有一个陪同,曾国藩。
 
    曾国藩是大人物,有他坐在身边郑敦谨更不敢出半点差池,但是在仔细查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郑敦谨发现了一个疑点。
 
    知情人说在张汶祥刺杀马新贻后嘴里一直说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一向经验老道的郑敦谨觉得事情不简单,张汶祥是谁的兵呢?他这样做又是为谁报仇呢?
 
    郑敦谨想从张汶祥身上找答案,但是张汶祥还是拒不开口,这时候有人提议用刑,可是万一行刑过力伤了张汶祥的根本,恐怕就更难问出所以然了。
 
    郑敦谨也没了办法,只好向身边的曾国藩求助,这几天来,曾国藩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脸色也是沉沉的,或许他对案子有新的看法。
 
    可是曾国藩开口就仿佛平地一声雷,他说:“看来只好照张之万原奏之法奏结此案。”
 
    此言一出,郑敦谨瞬间就慌了神。
 
    曾国藩的意思是不要继续查下去,就按照之前的结果禀告太后,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曾国藩知道什么内幕,甚至这件事情都很有可能是曾国藩主导的呢?
 
    郑敦谨不敢细想,如果他还揪着这件事情不放,到时候他一家老小的性命可能就会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了结,这件事也彻底让郑敦谨明白了官场的水究竟有多深。
 
    当他按照张之万的说法回禀了慈禧太后之后,这件事也彻底结束了,那么真凶究竟是谁呢?
 
    事实上,其实真凶就是曾国藩!而曾国藩杀害马新贻的原因还要从太平天国运动时开始说起。
 
    刺马案?政治谋杀案!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军与太平军打得不可开交,战场上,洪秀全的太平军风头正盛,清军根本是他的对手,眼看洪秀全就要攻进皇城,慈禧太后只好找到曾国藩求助。
 
    曾国藩手握着一支湘军队伍,惯于适应战场,在曾国藩的帮助下,洪秀全被镇压,携家带口匆匆逃窜,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遗留下来大量的金银珠宝。
 
    但是战争结束后,慈禧并未见到分毫,于是她便找来湘军总领曾国藩,想要问个清楚,可是曾国藩却说根本没有见到什么钱财之物,可能是在战火中被烧干净了。
 
    这话要是骗骗三岁的小孩还算说得过去,但是细想,怎么都不可能。
 
    所以多年来,慈禧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湘军彻底在民间出了名,受到了百姓的拥戴,慈禧得知此事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天下是大清的,曾国藩兵强马壮又得民心,万一他起兵造反怎么办?整日思虑这件事的慈禧夜不能寐,总想削弱曾国藩的势力。
 
    于是她就想了个调虎离山之计,把曾国藩调走,两江的士兵就是群龙无首的状态,而曾国藩想要遥指江山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紧接着让马新贻接手两江的大小事宜,并在暗中调查那笔财宝的下落,这样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了。
 
    那慈禧的把戏曾国藩知不知道呢?
 
    他知道,所以才有了马新贻被杀一事,杀了马新贻就是在告诉慈禧,两江这块地盘姓曾,谁来了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慈禧也接受到了曾国藩的暗示,只好将他再次调任回两江,继续做两江的土皇帝,所以,马新贻只是一根引线,刺马案本身就是一场政治阴谋。
 
    那既然慈禧太后知道刺马案出自曾国藩之手,为什么还非要派一个铁面无私的人来查过之后才肯罢休呢?难道慈禧太后还有其他的打算?
 
    其实慈禧太后这么做一来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明确的告诉世人,郑敦谨都说这就是一场简单的纠纷,其他人就不要再过多关注了。
 
    二来慈禧太后也想求证一下张汶祥是不是真的是曾国藩的枪子,如果是的话,她就更要谨慎小心了。
 
    由此也不难看出,曾国藩和慈禧之间的矛盾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了,马新贻的死只不过是双方相互试探造成的一场悲剧。
 
    那么,被害人马新贻知不知道这次赴任将会是一场劫难吗?
 
    根据史料的种种迹象表明,马新贻其实早就知道这次调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大事,具体有几点细节能证实。
 
    马新贻被调任之前,曾经进出过养心殿,那时正是六月,而六月时北方还没有盛夏那般炎热,可是当马新贻出宫后却浑身都湿透了,这就足以见得他们谈话的内容令马新贻紧张,甚至是惊恐。
 
    并且,被慈禧召见之后,马新贻请了长达二十天的假,虽然对外宣称是探亲假,但是马新贻的爹娘早就已经去世了,他去哪里探亲呢?
 
    他其实是回到老家给亲人扫墓了,那时候既不是清明也不是中元,他为什么要扫墓呢?
 
    只能说明他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慈禧计划中的一步死棋,去两江有去无还。
 
    其次,根据马新贻的儿子说,在祭祖期间,马新贻一直都是闷闷不乐的样子,而且还特意嘱咐过,如果他在两江有不测,千万不要追查凶手。
 
    也就是说马新贻知道有人会去杀他,而且这个人还是马家惹不起的,只有不追查才能保住马家全家的平安,要不然,谁家出了人命不会追查到底呢?
 
    除了这些能佐证马新贻早就知道慈禧阴谋的疑点外,刺马案还有很多迷雾将事件渲染的扑朔迷离,其中就包括郑敦谨查完案之后的表现。
 
    按常理说,查完了一个重案,郑敦谨可以回去领赏了。
 
    但是郑敦谨并没有那样做,他不仅没拿曾国藩给他的赏赐,而且还直接向朝廷提出辞官回家。
 
    能让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包公告老还乡就说明郑敦谨可能已经知道真凶是谁了,只不过他也不敢直言,只能辞官以表达对判官这份工作的尊重。
 
    或许郑敦谨通过这件事也明白为官的初衷已经变了,如果不能公平公正的断案,那他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一官半职耗费时间了。
 
    其次,在案子结清后,两江总督的位置再次出现了空缺,这时候,朝廷任命曾国藩回到两江继续任职,可是曾国藩却并没有马上动身,而是过了三个月才到任。
 
    曾国藩的反应很耐人寻味,反倒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了,如果这件事和曾国藩没有关系的话,他大可坦坦荡荡的去两江,既然他不去,就有逃脱嫌疑的动机。
 
    种种迹象表明,刺马案是慈禧知、曾国藩知、马新贻知的政治事件
 
    此事揭露了清末时期一部分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草菅人命的丑陋嘴脸。
 
    刺马案的发生也代表清末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人人把利益放在了眼前,而不顾及国家的命运,张之万和郑敦谨的“尚属可信”也变成了一个笑话。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