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彦文:16岁逃婚却被抛弃,36岁嫁给大30岁同学父亲,守寡62年

当前位置: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中国近现代史 > 发布时间:2022-11-15 19:15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提到民国,网络上存在这样一种论调:那是一个浪漫且风华绝代的时代。
 
    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那正是旧思想与新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诞生了李大钊、胡适、徐志摩、鲁迅、钱缪、辜鸿铭等思想巨人。
 
    也有阮玲玉、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等奇女子。他们是那个年代的明星,他们的故事传颂至今。
毛彦文
    但那也是一个人间地狱,连绵不绝的炮火硝烟、死而未僵的封建旧礼仍然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在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爱情,是那个年代的魔咒。
 
    虽然其中不乏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这样的神仙眷侣,但也有像毛彦文这样历经多段感情的波折,最终孤独的活过一生。
 
    婚礼前夕私奔
 
    毛彦文于1898年生于浙江江山市,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商,而母亲则素有“江山美人”之称。
 
    在如此家世背景之下,以现在人的观念来看,她至少应该有富足幸福的一生,殊不知,在她六岁的一场宴席,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毛彦文6岁那年,父亲生意场上的好友到家中与毛父叙谈,席间但见一伶俐女娃活泼可人,询问之下才知那便是毛家长女毛彦文,于是当即就向毛父为自己的儿子提亲。
 
    毛父深知友人家世背景,稍作考虑便同意了这桩亲事。年仅6岁的毛彦文,就这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境遇下说定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在毛彦文生活的时代,可谓是时局动荡,大清摇摇欲坠,各地亦多有灾祸,况民间包办婚姻仍是主流。
 
    作为女子仍需遵循“三纲五常”的教诲,如此下去即便毛彦文年长十年,仍旧有可能面临如此婚姻,但世道终究会变。
 
    由于毛父生意繁忙,经常无暇照顾一家妻小,于是毛母经常带着毛彦文和其他姊妹在外婆家小住,如此毛彦文便跟外婆家的表兄妹们玩得十分投缘。
 
    在众多表兄妹中,毛彦文最喜欢的就是年长他六岁的表哥朱君毅。
 
    毛家无男丁,再加上父母相对开明,因而在毛彦文八岁那年就被送进当地一家学堂。
 
    由于在学堂中成绩优异,毛母又见她求学若渴,又在她十五岁那年送她进入杭州女子师范学校。
 
    从少不更事到亭亭玉立,毛彦文心中也有了懵懂的爱情,对象便是表哥朱君毅。
 
    话说毛彦文进入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后,因其面容姣好,秀丽非常,很快就成为学校里有名的校花,同时也引来学校内外诸多男同学喜爱。
 
    当她成为校花的消息传到准婆家时,对方明显坐不住了,当时就要将她迎娶过门,毛彦文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早已经有了婆家。
 
    毛彦文一心只托付于朱君毅,又岂能嫁给素未谋面的丈夫,因而誓死不从。
 
    无奈之下,毛家便以欺骗的形式将毛彦文叫回家中,并严格封锁了她的行动。朱君毅闻听此事也是心急如焚,便策划在接亲当日将毛彦文从家中救出。
 
    居家多日,毛家见毛彦文并没有闹出多大的动静,便逐渐对她放松了警惕,期间还允许她在杭州女子师范的同学给她当伴娘。
 
    就在婆家欢天喜地抬着花轿进门时,毛彦文谎称腹痛需要如厕,从后门悄悄溜走并找朱君毅一起私奔。
 
    一腔爱意错付
 
    很快,毛家悔婚新娘逃跑的事情传遍了当地的大街小巷。婆家以毛家“不知羞耻,婚前滥情”为由向毛家问罪。
 
    毛父也深知此事是毛家理亏,一度前往毛彦文外婆家找朱君毅要人。
 
    迫于压力,朱君毅也是骑虎难下,虽然不舍表妹,但也背负不起“新婚之日与新娘私奔”这样的骂名,于是以求学为借口跑到北京,将毛彦文自己留在了麻烦中。
 
    若是毛彦文发现表哥这么不堪托付及时回头,或许事情也不会发展到后来那么严重,至少不会让自己沉迷于所谓的爱情中,名声尽毁,伤心欲绝。
 
    但当时,毛彦文没有察觉,还自以为自己躲起来,事情就会慢慢平息。
 
    此事越闹越大,甚至婆家将毛家告到当地官府,不过好在当地官员是个开明之人,两家也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家庭,便居中调停,让两家和平解除婚约后方才作罢。
 
    经过此事,毛彦文重新回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并依旧对朱君毅死心塌地,而朱君毅在北京读书期间也频频写信给毛彦文,言辞之中尽是对表妹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在毛朱两家商量之下,干脆给他们订婚,一方面是二人早已情投意合,另一方面则是在毛彦文的悔婚举动下,已经没有人再要毛彦文了。
 
    订婚之后,二人感情愈加深厚,朱君毅对毛彦文许下山盟海誓表示一定会娶她。
 
    1916年,朱君毅考上了清华的公派留学生即将赶赴美国求学,而毛彦文也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进入湖郡女校进读。
 
    在朱君毅赴美之前再次向毛彦文表达心意:六年之后等我回来,你就是我的新娘。
 
    在美国求学的五年时间里,朱君毅先后取得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位,后又连续攻读硕士,直到最后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可谓是不负众望,学业有成。
 
    但是,在此期间,他跟毛彦文的感情却越来越淡。
 
    两人身隔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起初时朱君毅还经常从大洋彼岸捎来书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慢慢减少,朱君毅对毛彦文的感情也越来越淡。
 
    六年之后朱君毅回国,留在东南大学任教。得知心心念念的朱君毅学成归来,毛彦文也从北京转到金陵女子大学读书。
 
    但二人见面后,摆在她面前的却是朱君毅的一封悔婚书。
 
    表面上看,朱君毅给出的理由是近亲不能通婚。
 
    但实际上他早已经在六年的留学中抛弃了与毛彦文的山盟海誓,毛彦文为此心痛不已,也对他彻底死了心,从此二人解除婚约。
 
    解除婚约之后的毛彦文眼睛里再没有了光,唯有一心寄托于学业。
 
    但她因为学识丰富再加上气质出众,很快又得到了众多男子的追求,其中就有后来的国学大师吴宓。
 
    嫁大自己28岁老伯
 
    事实上,吴宓是朱君毅的同学,两人同在美国留学期间便听说过毛彦文。
 
    而回国后,吴宓又与朱君毅都在东南大学任教,私下感情自然很好。
 
    当时吴宓的留美同学陈烈勋有意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而毛彦文正是陈心一的同学。
 
    吴宓经常通过毛彦文了解陈心一的情况,以及帮自己传达消息,毛彦文俨然就是二人的红娘。
 
    但随着逐渐熟悉,吴宓却渐渐喜欢上了毛彦文,只是碍于和朱君毅的关系,吴宓只能将这份爱恋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当吴宓得知朱君毅抛弃毛彦文后,吴宓马上对毛彦文展开了疯狂的追求,甚至不惜抛弃陈心一。
 
    面对吴宓的追求,毛彦文却和他始终保持着作为友人的距离,也曾明确向陈心一表示过二人只是朋友关系。
 
    为了彻底摆脱吴宓的追求,毛彦文借获得去美国留学的机会远走密歇根大学。
 
    而吴宓也借故于次年前往美国与毛彦文相会,并一同游学欧洲,但毛彦文始终没有接受吴宓的爱意,二人关系也止步于此。
 
    1932年,毛彦文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学业有成归国后在复旦大学任教。此时她已年过三十,自己的感情却没有丝毫的进展,直到她的同学熊芷的出现。
 
    那时毛彦文虽在复旦大学任教,但其内心中仍未完全走出朱君毅带给她的情感阴影。她曾为走出这段感情而寄情于学业,如今学业已成,便只好做出一番事业了。
 
    此时,远在北平的同学熊芷向她邀请她到北平散心,毛彦文欣然起行。
 
    熊希龄
 
    在北平,熊芷带她游览了自己父亲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在这里毛彦文的眼睛里渐渐恢复了光芒。
 
    也是从那时起,毛彦文在心中埋下了一份事业的种子,那便是中国的慈善事业。见毛彦文对慈幼院如此上心,熊芷则将她引荐给熊希龄。
 
    彼时熊希龄丧妻不久,自己尚在悲恸之际,根本无暇照顾自己创办的慈幼院,而恰好毛彦文愿意帮忙,二人的联系逐渐增多。
 
    二人关系的逐渐升温,让熊芷倍感欣喜。
 
    于是熊芷借此机会动员熊希龄向毛彦文展开追求,熊希龄却以自己年过花甲为由犹豫再三。
 
    熊芷对父亲的举动心急如焚,便直接向毛彦文代父求亲。
 
    而毛彦文看熊希龄对慈幼院的孩子如此上心,自己原本坚如磐石的内心也有了一些松动。
 
    而且和熊希龄结婚对自己的事业亦有所帮助,便同意和熊希龄结婚。
 
    1935年2月,时年66岁的熊希龄和38岁的毛彦文在上海举行婚礼,二人正式结为夫妇。
 
    红颜配白发,梨花压海棠,即便是在今天也能成为地方的轶事热闻,更何况是在当年,必然惹人非议。
 
    面对社会上山呼海啸般的舆论压力,熊希龄不为所动,毛彦文也对此不置可否。为了给毛彦文一场盛大的婚礼,熊希龄可以说下足了工夫。
 
    婚礼当日在慕尔堂门口汽车云集,上千名当时的社会名流前来参加这场婚礼,亦不乏报社记者前来报道,一时间这场婚礼在上海广为传知。
 
    结婚之后,有人问及毛彦文为何要嫁给大自己28岁的熊希龄时。
 
    她淡淡回复:“长我几乎一辈者,将永不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况且熊氏此项体贴,托以终身,不会有中途仳离的危险。”
 
    果不其然,毛彦文婚后的生活过得相当幸福。熊希龄经常带毛彦文游湖泛海,在杭州、苏州等地都留下了夫妇二人的足迹。
 
    同时他们对文学保有同样的热衷,也经常研究如何促进中国幼儿的教育问题,时刻上演着夫妇和顺、举案齐眉的画面。
 
    在事业上,熊希龄也给予毛彦文以极大的支持,在北平的香山慈幼院完全交给毛彦文打理,而毛彦文也不负所望,将慈幼院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全面抗战爆发后,熊毛夫妇和红十字会合作建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救助所,以自己的行为支持抗战。
 
    如此甜蜜幸福的婚后生活,若是再多几年那该有多好,但该来的始终还是会来。熊希龄与毛彦文结婚时已过花甲,而婚后仅仅2年,他便在香港辞世。
 
    为丈夫守寡62年
 
    熊希龄辞世后,毛彦文悲痛不已,但为了丈夫留下来的慈善事业,自己也只能尽早节哀,担起这份沉重的责任。
 
    1937-1945年期间,毛彦文独立操持香山慈幼院的各项事宜。
 
    尽管当时时局动荡,在毛彦文的操办之下,慈幼院不仅从未显出颓势,反而在芷江、桂林等地创办分院,一时间她成为民国慈善事业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在国统区很快出现了物价飞涨的情况,而为了支撑慈幼院的开支,毛彦文只能忍痛将熊希龄留下的遗产及贵重物品变卖,其中尽是对丈夫无限的怀念。
 
    后来,毛彦文前往台湾,随后又辗转美国,直到1962年才定居台湾,她在熊希龄病故后并未改嫁,膝下也无子女照料,晚年的毛彦文始终在孤独中生活。
 
    1999年,毛彦文在台湾辞世,享年101岁。
 
    毛彦文晚年和家人
 
    毛彦文曾著有《往事》一书,但她在世时并未公开出版,直到2015年这本书才与大众见面。
 
    在书中,毛彦文系统回顾了自己“平凡”的一生,她仅用了两个章节来回顾自己与熊希龄结婚之前的经历,而熊希龄和慈善事业则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篇幅。
 
    在感情方面,毛彦文在书中并没有太多的交代,无论是朱君毅的抛弃和和吴宓的追求,她都已经看淡。
 
    相较两人,让毛彦文最意难平的便是朱君毅。朱君毅去世后,她留下了《悼君毅》一文,其中写道:“倘不认识你,我也许不会孤零终身,坎坷一世。”
 
    而对吴宓,毛彦文则在《往事》中评价:“他绝不是一个薄情者。”
 
    毛彦文的一生,不能以幸或不幸来评说。
 
    她受过全面的西式教育,骨子里带有对封建女性地位的抗争。她也曾憧憬过爱情,但朱君毅的抛弃也令她痛不欲生。
 
    她被无数人追求过,哪怕是吴宓这样的名士,她也未曾动心。
 
    有人说她嫁给大自己28岁的熊希龄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但熊希龄的过早离世最多也就是为她的事业开了一扇门,毛彦文后半生的精力全部放在丈夫的遗志上而未曾动摇。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能将慈善事业贯彻终生,亦不失为一种伟大。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