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结束后,如来佛祖给沙僧封赏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来道:“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沙僧看似默默无闻,毫无存在感,然而,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他被封赏罗汉,难道仅仅因为他没有亮眼的表现吗?
沙僧作为西天取经中的一个老实人,最后未能被封佛的原因令人深思,使人不寒而栗。难怪他从未敢有异议。
音菩萨奉佛之命,前往大唐东土选拔取经人。第一个被收服的取经人正是沙僧。原因在于流沙河长达八百里,水流湍急,即使飞鸟也难以越过,更不用说凡夫俗子了。前九个取经人都在这里被困,说明如果不解决沙僧的问题,取经人无法通过流沙河。观音菩萨也意识到了收服沙僧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高价,承诺给予他恢复原职的机会。不得不说,这个承诺触动了沙僧的内心。自从被贬下凡间以来,沙僧一直渴望重返天庭,这一点在后来的故事中有所证明。
就西方取经而言,沙僧的贡献仅限于登山牵马,并不涉及保护唐僧。整个西游过程中,他只亲手击杀了花果山中冒充他的小猴精,取经路上的众多妖怪,他一个都没有打过。众所周知,取得西经需要孙悟空这一路上斩妖降魔的主力,他没有时间携带行李。这种任务便交给了八戒和沙僧,面对二师兄的指责,沙僧选择了装聋作哑,始终没有为他分担任何责任的话。
如果说沙僧在行李方面没有付出多少努力,那么在取经的过程中,他对队伍的贡献就更加微不足道了。难道他本身就没有这个能力吗?
在原著中,沙僧一开始的形象十分恐怖,头发红得像火焰,眼睛瞪得亮如灯火,手持着宝杖,身披黄色的战袍,脖子上挂了一串由骷髅头做成的项链,外表狰狞可怖,而这些骷髅头都来自历代的取经人。
沙僧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卷帘大将,如果在天庭中评估等级,他地位远不及八戒,更不用说他在花果山自称为王,能够变化成七十二种形态的美猴王。
沙僧只能依靠流沙河,以劫杀人财为生,但受到观音菩萨的教诲后,他加入了取经队伍。
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观音菩萨教导沙僧,他来到人间就是为了赎罪,而他在流沙河居住期间多次杀人,身上积累了重重怨恨。如果能够帮助唐僧成功取到真经,他就能够洗清罪孽,恢复原有的身份。
沙僧深知自己犯下的罪孽,因此他对赎罪的渴望是最强烈的。他不会做任何增加罪孽的事情。然而,保护唐僧成为了当务之急,天上众神注视之下,沙僧于是寻找了其他方式,让悟空去出力。悟空本来就心性凶残,并没有城府可言。
因此,沙僧顺利完成了保护唐僧的任务,同时避免了为自己增添新的罪孽。
如来佛祖封赏时,沙僧内心愧疚,当然不敢再提观音菩萨当年的承诺。而且猪八戒只是被封为净坛使者菩萨,只比自己高半级,如果如来也给沙僧封菩萨,必然会引起猪八戒的不满。本来唐僧和孙悟空已经在嚷嚷着要成佛了,再让沙僧和猪八戒平起平坐,猪八戒只会有更多的怨言。所以,沙僧的封赏肯定不如猪八戒的,更别提还有本职工作了。
沙僧从始至终就像一个透明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不适合成佛。他自然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因此没有抱怨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