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作为唐都长安的主要宫殿区,龙朔以后,先后有16个唐朝皇帝在此居住和处理朝政,时间长达160余年之久。
在此期间,大明宫发生的政治事变主要有:
1、凌霄门之变
这是唐肃宗末年,由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等人为扶立太子李豫而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十六日,唐肃宗病卧大明宫长生殿,张皇后无子,害怕肃宗长子皇太子李豫曾随肃宗河西称帝功高难制,便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大明宫麟德殿,密谋废太子而更立越王系,并在长生殿后埋伏兵甲200人,矫诏召太子人,以便乘机除去。
不料张皇后此谋被宦官李辅国、程元振侦知,两人素与太子李豫关系密切,便率禁军屯守在大明宫北宫墙西门凌霄门,等太子到,即将太子护送至玄武门外的飞龙厩中,并派兵保护。
是夜,李辅国、程元振率禁军先至麟德殿,收捕了越王系等百余人,又率兵到长生殿,幽禁了张皇后及其党羽数十人,全部杀死。
唐肃宗经此惊吓,于四月十八日死在长生殿,李辅国、程元振等遂迎太子李豫于九仙门召见群臣,行监国之礼。二十日,正式即帝位于柩前,是为唐代宗。
这样,张皇后欲在大明宫中谋废并诛杀太子,不料谋泄,反而在宫廷政变中身遭其害而失败。
2、朱泚兵变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八月,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反叛中央,以三万兵围攻襄城(今属河南)。
德宗急令东方各道出兵讨伐,并调泾原(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兵解襄城之围。是年十月二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泾原兵路经长安,军士冒着寒风大雨,多携带子弟亲属而来,原本希望在长安得到赏赐后,可令子弟亲属挟赐物返归泾原。
但到达京师长安后,德宗竟一无所赐。
次日,军至长安以东产水岸边,京兆尹王翊前来犒师,也仅供一顿粗粝饭食,结果激起众怒,引起泾原兵哗变。
哗变军士扬言说:
“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
于是泾原兵回师长安,直冲至大明宫丹凤门前。德宗闻讥,急与太子、少数诸王、公主和宦官百余人,在四百名军士的护卫下,离开大明宫,出禁苑北门,向奉天(今陕西乾县)逃跑。
德宗出逃后,叛军打进大明宫,登上含元殿,呼叫着“天子已出,宜人自求富!”
遂大掠府库。长安一些居民,也趁乱入宫盗取库物。叛军头子姚令言难以控制局面,遂推举原为泾原节度使现在长安晋昌坊家中闲居的朱泚为首领。
朱泚入居含元殿,自称权知六军。十月八日,朱泚在大明宫宣政殿即皇帝位,建国号为大秦,年号为应天,并杀李唐宗室留在京城的郡王、王子、王孙77人,署置百官。
十日,朱泚率叛军进攻奉天城,将唐德宗围困在城中达月余。正在此危急之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勤王军前来救援,朱泚兵败,退守长安。
兴元元年(784年)正月一日,朱泚在长安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皇帝,改元天皇。这年三月,唐军开始反攻,李晟率神策军连败叛军。
三月二十八日,李晟军绕自城东产河附近,从禁苑东墙南门光泰门攻入,入自大明宫,屯军于含元殿前,军署就舍于金吾右仗院。
朱泚见大势已去,率随从千余人败退西走,奔往泾川。沿途部众尽散,只剩骑兵数百人。当走至彭原(今甘肃庆阳)时,被部下刺死。至此,径原兵变平息。
七月,流亡10个月的唐德宗又回到了长安。
3、永贞革新之败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政治上急需革故鼎新,进行改革。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仓卒之间,召翰林学士郑姻、卫次公等在大明宫金銮殿议继承大统之事,郑纲等力排宦官“禁中议所立尚未定”之说,议决由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改元永贞。
李诵在宫中20多年,经常关心朝政,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即位之后,起用自己为太子时的老师深明治国之道的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伾为翰林待诏。
王叔文、王伾联合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吕温、陆质、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等人,在顺宗的支持下,实行政治改革,称为“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针对时弊与社会矛盾,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将浙西观察使李绮兼领的转运盐铁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拒绝剑南节度使韦皋兼领三川以扩大势力的要求等。
二是打击宦官势力,罢除掠夺、侵扰人民的“宫市”与五坊小使。并派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以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以削夺由大宦官俱文珍把持的神策军兵权。
三是惩贪暴,贬逐了贪赃残暴的唐宗室京兆尹李实为通州刺史。
四是停止苛征,减轻剥削,除常贡之外,免去了其他“羡余”、“月进”、“进奉”。此外,还释放出宫女300人、教坊女乐600人还家等等。
二王的这些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唐王朝的危机统治,一时出现了转机,但却遭到大宦官与藩镇势力的反对。
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串通一些地方节度使,以顺宗久病不愈为口实,逼其退位,而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宪宗即位后,尽废顺宗朝政,大宦官俱文珍对改革派实行打击报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放逐了王伾。不久王伾死于开州。第二年,处死王叔文。
与此同时,先后将参与改革的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八人贬为远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至此宣告失败。
4、张韶大明宫起义
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十七日,少府监织染署染坊役夫张韶,因不堪忍受唐王朝对服役工匠的残酷剥削,遂联络染工百人,将兵器藏匿在柴草车中,从大明宫东面左银台门而进,准备当夜在大明宫中举事起义。
不料,当柴车进入左银台门时,守门士兵见其车重而生疑,前来盘问搜查。张韶见状,立即与其徒众抽出兵器杀死守门兵,呼喊着冲进宫中,杀向禁廷。
这时,即位不久的唐敬宗正在左银台门附近的清思殿院击毬为乐,宦官见张韶率众挥刀杀入宫中,急忙逃回清思殿,紧关殿门。敬宗闻讯,惊恐万状,先欲逃向宫城西面右军营中躲藏,左右劝说:“右军远,不若就近躲左军”。
这时,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赶来,背负敬宗狼狈逃向东内苑左军营中。这时张韶率众斩关而入,打开殿门,进入清思殿,坐御榻而食。
是夜,唐左神策军将康艺全与右军兵马使尚国忠奉命率军入宫围剿。经过激烈战斗,张韶等工匠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杀。部分工匠逃匿于禁苑中,天亮以后也被俘获。
这次发生在大明宫中染工起义,一夜之间即被镇压平息。事后,染坊使田晟、段政直,也因对染坊役夫失职管理,而被流配至最为边远的天德(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
5、“打夜狐”敬宗之死
唐敬宗李湛,穆宗长子。生于元和十四年(819年)》六月。长庆二年(822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824年)正月穆宗死,李湛16岁于柩前即帝位,是为唐敬宗。
敬宗即位后,日事游宴、击毬、奏乐,大肆赏赐教坊乐官,亲昵群小,大臣罕得进见。
性好土木营建,自春及冬,兴作相继。其年少荒嬉,尤好深夜亲自出外捕猎狐狸,宫中人称之“打夜狐”。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八日,敬宗夜猎还宫,余兴未尽,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及击毬军将苏佐明等28人一起饮酒。
敬宗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烛忽灭,刘克明、苏佐明两人将敬宗杀于室内。敬宗在位2年,死时年方18岁。
第二天,宦官刘克明矫诏以敬宗叔父绛王李悟主持政务。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中尉魏从简闻讯后,率禁兵入大明宫,杀死宦官刘克明及苏佐明、绛王李悟,拥立穆宗第3子江王李昴人宫即帝位,是为唐文宗。
6、甘露之变
这是唐文宗时期,发生在大明宫中的一起朝官与宦官两大势力的流血斗争。
唐初时期,宦官人数不多,地位也很低下,无权过问军政大事。但到唐中期玄宗时,宦官激增三千多人,而且地位提高,其中三品以上和五品以上的多达千余人。
而从肃宗时起,宦官逐渐典领禁兵,于是北司(宦官)势力超过了南衙(朝官)。宦官不仅可以预政,而且可以废立皇帝。如唐文宗的祖父宪宗、哥哥敬宗都死于宦官之手,他的父亲穆宗和他本人都由于宦官的拥立才当了皇帝。
宦官势力的发展,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南衙与北司之间的斗争日渐激烈。唐文宗深恶宦官专权乱政,决心依靠朝官削夺宦官权力,改变宦官专横跋扈的局面。
大和九年(835年)九月,文宗以郑注为凤翔节度使,李训为宰相,欲内外结合以除掉宦官势力。
经过一番密谋和布置,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在大明宫紫宸殿上朝,百官依班而立。这时左金吾大将军韩约来报:“左金吾厅后面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是天降吉祥的征兆”。
说完以后,韩约手舞足蹈给皇帝叩头。宰相李训、舒元舆也率百官拜贺,并且请皇帝立即亲自观赏。
文宗欣然同意,于是坐上龙辇出紫宸殿,向南经宣政殿,升坐含元殿,先叫宰相李训去看。
许久李训方回,说:“甘露已经看不清了,暂时先不要宣布”。
文宗示意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率领宦官再去探看。仇士良到了含元殿前东侧的金吾左仗院时,忽然有风将院内幕布吹起,看见里面藏有甲兵,且听到其中有兵器碰击之声,知道情况有变,大祸临头,于是急忙返身跑回含元殿,令宦官抬着文宗从殿后出去。
李训进行阻挡,拦住乘舆对文宗说:“臣奏事未毕,陛下不可入宫”。
结果被宦官拳击其胸而倒地,宦官抬着皇帝进入宣政门,将大门关闭。
宰相李训知道事败,换穿小吏绿衫,化装出宫而逃。这时,宦官派遣左右神策军各500人入宫,杀散伏兵,朝官株连而死者达六七百人。仇士良又分兵掩闭大明宫各门,进行搜索,横加屠戮。所有诸司吏卒,及附近商贩,被杀死又千余人。
李训逃至周至被部下所杀,郑注在凤翔亦被斩首。这次发生在大明宫中欲除宦官势力而失败的流血事变,史称“甘露之变”。
7、黄巢称帝大明宫
唐末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了东都洛阳,兵力发展到60多万。接着挥兵西向,十二月二日占领潼关,乘胜进入关中,五日兵临长安城下。
是日,唐僖宗仅率福、穆、泽、寿4王及妃嫔数人,在神策兵500人护卫下,匆匆从长安城西面金光门出逃,奔向四川。
当日午后,黄巢率农民军从春明门开进长安城。起义军甲骑如流,浩浩荡荡,军纪严整,秋毫无犯,百姓夹道聚观。
起义军将领尚让告谕长安百姓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正式即皇帝位,然后登临丹凤门楼,下赦书,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在长安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
中和三年(883年)四月,在官军的围剿下,黄巢率农民军退出长安,经蓝田出武关,转战于河南。
8、昭宗复位
唐昭宗李晔,懿宗第7子,僖宗同母弟。初封寿王。僖宗死,被宦官杨复恭等扶立为帝。时朋党倾轧,宦官擅权,藩镇跋扈。
乾宁三年(896年)七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率岐军兵逼长安,昭宗出逃华州。在华州又受军阀韩建挟持,至光化元年(898年)八月始得返京。
昭宗从华州返回长安后,积于对宦官专权和藩镇跋扈的愤恨,曾与宰相崔胤策划,谋除宦官,振兴朝廷。宦官刘季述、王仲先闻讯后,加意防范,合谋废立。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一天昭宗去禁苑中打猎,至夜酒醉未醒,宫门关闭,不去上朝。刘季述率禁兵千余人破门而入,陈兵于殿庭,召宰相崔胤与百官联名上表,请太子监国,说:“主上所为如是,岂可理天下!废昏立明,自古有之,为社稷大计,非不顺也”。
于是将昭宗囚于少阳院,穴墙以通饮食。
接着,又矫诏令太子李裕即皇帝位。昭宗被囚少阳院,门锁镕铁凝固,一针一线不得入内,时天气大寒,被囚妃嫔与公主衣单,号哭之声闻于外。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二,宰相崔胤在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支持下,联合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明和右军清远都将董彦弼等先后擒杀了王仲先和刘季述,从少阳院释放昭宗出来复位,贬李裕为德王。
这次由宦官在大明宫发动废立皇帝的又一次宫廷政变,至此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