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这是朱元璋对王保保的评价。朱元璋非常强势王保保,根据相关历史记载,朱元璋此生有三大憾事,其中之一就是没能活捉王保保,可见王保保在其心目中的重要性。
朱元璋曾多次招降王保保,许给他高官厚禄,但是王保保并未同意,王保保此人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够获得朱元璋的重视?
多次接触,能力较强
对于徐达想必很多了解明朝历史的人并不陌生,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其在军事方面的实力非常强,在战场上十战九胜。
然而即便是实力如此强悍之人,也曾是王保保的手下败将,王保保是唯一击败过徐达的男人。
王保保的本名是扩廓帖木儿,其是元朝的一名大将,与徐达一般其也是元末明初叱咤风云的人物。王保保与徐达之间曾多次斗智斗勇。
二人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是在朱元璋的政权扩大到淮河流域的时候,当时的徐达已经成为武将之首,而王保保当时也手握重兵,二人在战场上不可避免的会有所接触。
1366年2月18日,徐达奉命攻打高邮,当时徐达并未想过与王保保对上。然而在其攻打的时候,忽然得到消息,王保保亦率兵前来,当时朱元璋劝其要随机应变。
王保保的部队确实非常强悍,但是其不远千里来到南方,军队疲惫,与徐达的军队对上,谁赢谁输确实难以预料。
起先,王保保之所以选择长途奔袭,是希望能够偷袭徐达,得知徐达有所防备之后,王保保停止了向南进发。
王保保停止向南进发后,元朝南部的防备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徐达,4月11日,元朝徐州的陆聚居然不战而降。
得知此事后,王保保非常愤怒,当然其也深知如今必须与徐达的部队对上,不然其他地方很有可能效仿徐州。
不久之后,王保保就率领军队来到徐州,与徐达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王保保失败后落荒而逃,当然徐达也为此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王保保逃亡之后,徐达选择攻入河南,因为当时的王保保已经进入了山西,并派遣人员前往山西太原主动联系王保保。
徐达此举主要是不想过早与王保保发生正面冲突,以此来保存自身实力。
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王保保的能力确实十分强悍,能够让一代名将徐达主动与其交好。得知徐达的来意之后,王保保也是欣然答应,毕竟刚刚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也需要时间休整部队。
岭北之役,战胜徐达
然而此时的王保保不知道的是,正因为他同意了徐达的示好,不与徐达正面对抗,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当然元朝的灭亡并不是王保保一人能够决定的,毕竟元朝的政治极为腐败,已经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自然要退下历史舞台。
而且后期王保保也曾多次正面迎敌徐达,并摧毁了徐达的不败神话。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号,朱元璋将明朝的将领召集起来,商讨如何讨伐王保保。
听到讨伐的对象是王保保的时候,很多明朝的大将都不愿意与王保保在战场上相遇,此时徐达挺身而出,愿意率领军队正面迎敌。
当时的徐达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认为只需要十万兵马就可以拿下王保保以及北方残元的势力。
想要以十万人兵力,彻底摧毁北元的残余势力,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即便是巅峰时期的汉朝以及唐朝也无法达到这一点。
然而因为徐达多次战胜王保保,再加上其在战场上始终战无不胜,因此其对自己盲目自信。
听到徐达只要10万兵力的时候,朱元璋还是非常敬佩徐达的勇气的,但是朱元璋还是比较理智的,认为十万人难以消灭北宋残余的力量,随后给予了其十五万大军,并将十五万大军分为三路,徐达则统领三路大军。
当时徐达主要统领的中路大军,其是从雁门关出发,其是此次攻占和林的中坚力量,虽然其只率领了五万大军,但是其采取障眼法,想要让北元的军队意识到这是大明军队的全部力量,以此来引诱北元的军队南下与其进行决战。
而西路大军则由冯胜率领,从金兰方面出发攻打北元在甘肃方面的残余力量。按照计划,等到其消灭了甘肃方面的残余势力之后,与徐达所率领的军队在和林方面会师。
东路大军由李文忠率领,其由居庸关出发,帮助徐达所率领的军队攻打和林,其与徐达的军队包围北元的残余力量。
2月29日的时候,徐达就进入了山西,在此稍作休整之后,徐达就派出了大明王朝的先遣部队,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徐达的部队就两次战胜了王保保的部队。
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徐达沾沾自喜,中路军的战士也非常自信。
随后其决定随机应变,放弃此前的计划,开始急速前进。而其他两路军依然按照此前指定的计划前进,使得自己陷入到了孤军深入的状态。
5月6日,王保保与残余北元势力联合起来,正面迎敌徐达。当时的徐达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对象,然而却忽视了本身通过连日作战,战士极为疲惫,再加上战士们盲目自信,战士们极为轻敌的情况。
徐达的部队在此次激战中失败,损失极为严重,损失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为了挽救剩余的战士,徐达选择南逃。
在此次战争中,王保保取得了胜利,也成为了唯一战胜徐达的男人,因为北元的残余军队全力一击,当时明朝的东路军损失也极为严重,当然其也俘虏了北元一万兵力。
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李文忠为了能够尽快拿下北元的残余势力,不顾本身伤亡惨重,一路乘胜追击,在称海地区受挫,之后李文忠选择撤退,李文忠的这一行为使得东路军并未受到过重的损失,东路军在此次战役中,可谓是功过相抵。
在此次讨伐北元残余势力的过程中,西路军的战况稍好,曾在战役之中俘虏了数万北元势力。
然而不幸的是,其在撤军的过程之中迷失了方向,因为战士们饥渴难耐等客观原因,损失了不少的兵马,总体来说,在此次岭南战役之中,明王朝并未讨到什么便宜,北元残余势力可以继续苟且偷安。
率兵作战,跌宕起伏
当然元朝之所以能够苟且投安,王保保功不可没,王保保的舅舅是察罕帖木儿,后期被舅舅收为养子。
王保保受到舅舅的影响很大,其舅舅组织“义兵”镇压红巾军的时候,王保保也参与到其中,并且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期王保保被推举为军中的领导,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的王保保不足20岁,虽然有其舅舅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王保保自身实力强悍。
由于在镇压红巾军时表现极为出色,其在元朝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后期王保保曾参与平定中原的战争,此后王保保成为元朝皇帝最为信赖的武将。
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王保保也参与到元朝的党派之争中,当时中原虽然暂时平定,但是朱元璋等人依然在寻找机会挥师南下,而王保保并未考虑这一点,只想能够尽快在朝廷站稳脚跟。
当时的元朝政府依赖的地方武装,除了王保保所在的军队之外,还有一支,王保保想要战胜该地方武装,在元朝占据唯一的话语权。
其实后期明朝之所以能够取代元朝,主要是因为元朝后期,政治极为腐败,武装力量之间争斗不已,导致无法全力应对外患。
面对两支队伍之间的矛盾,元朝政府保持中立态度,劝解双方和解,然而由于双方矛盾历史由来已久,根本无法和解,后期看到双方征战不断,元朝政府不得不派出军队调停。
虽然暂时停兵,但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甚至越演越烈,后期甚至演变为皇室之间的斗争。
在不断地斗争之中,王保保凭借着强悍的实力,最终取得胜利,后期被封为中书左丞相。
当时王保保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稳定,这一时期顺帝与皇太子之间矛盾尖锐。
王保保本想在二人的矛盾之中保持中立,但是因为一些举动,使得皇太子对其心怀怨恨,后期其受到了皇太子的打压。
直到各地军阀混战,元朝需要王保保的军队,王保保才被再次启用,王保保率领军队攻打明朝的军队,期间曾多次与明朝的“王牌部队”——徐达所率领的部队正面对抗,均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然而因为元朝内部腐朽,仅凭一个王保保根本无法抵抗明军,最终元朝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