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的名字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种下了种子,他的英雄事迹在大众口中广泛流传着,他挽救了天下苍生,辅佐过蒙古两朝君主,为元朝政权的奠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我们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的贡献很大,但具体做了些什么,很多人都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看看身为契丹的他,大家为什么都说他挽救了中原千万汉人。
耶律楚材,辽东丹王突欲的第八代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金末元初契丹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别名“耶律文正”“长髯人”,信奉佛学,著有《西游录》《五星秘语》等书籍,他身材高大,满面胡须。
他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因为从祖父起,就侍奉辅佐金朝,并常年居住在燕京。
所以,对汉文化有着颇深的了解,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也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有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不断地学习中产生了自己的见解。
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尊崇儒家学说,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还立志要用儒家的思想来治理天下,打造一片安定盛世。
在文化气息厚重的家庭氛围的涵养和自己的勤劳努力下,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学识渊博,精通多门学术,并且熟练掌握了汉语,可谓是年少有为啊。
他的性格还比较倔强、自立,在泰和六年时,根据金朝的制度,身为宰相儿子的他本可以被任职省掾的职位,但他不甘于此,纵然有多人劝说,最终他也没有到岗任职。
而是在后面参加了科举考试,在他参加考试的时候,一共有17人,他在这17人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回答的问题被评为优等,于是被征召授予官职,后面还升任为开州同知。
1215年,蒙古攻打燕京,久攻不下之际,耶律楚材出面提出了一个妥当切实的策略,帮助成吉思汗成功拿下燕京,这也让他成了成吉思汗的宠臣,并升任为辅臣。
在1219年和1226年,又分别跟随成吉思汗出征西部和西夏,并辅佐成吉思汗打下了不朽的战绩。
在成吉思汗逝世后,其嫡三子窝阔台登上可汗的位置,于是耶律楚材接着开始辅佐窝阔台,并且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并在窝阔台当任三年后,被升任为中书令,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宰相,随后不久,便提出“以儒治国”的思想,还被顺利推行,在他的辅佐下,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就这样,他忠心为国、忠诚为民,共辅佐了蒙古的两代可汗三十年之久,但是,他的命运在窝阔台去世后有了很大的转变。
于1241年,在位13年的窝阔台去世,这时成吉思汗的嫡子就只剩下察合台,而且又因为蒙古当时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察合台暂且执政,而成吉思汗的皇后脱列哥那监摄国政。
但耶律楚材和脱列哥那关系一向没有那么好,后来脱列哥那过于宠信奥都剌合蛮,看不下去的耶律楚材因此弹劾了她多次,不用多说,这自然就引起了皇后的不满,于是,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在后面也是屡受排挤。
终于1244年,耶律楚材悲愤而死,在世五十五岁。
这个消息一传出,中原和蒙古千万人民痛苦不已,捶胸顿足,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的双亲一般,这样的举动也就可以看出耶律楚材是多么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了。
后来在诸位大臣的举荐和人民的拥护下,他被追封为广宁王,并赐谥号“文正”。
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并如此受百姓爱戴,那他一定是做出了不少功绩,那他称臣期间,都做出过什么贡献呢?
历法方面
在成吉思汗执政期间,并没有制定过完整的法律,而是一直沿用一种叫做“扎撒黑”的草原习惯法。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律法不完整不明确,受苦的肯定首先就是老百姓,于是在当时,百姓深受严酷的历法迫害,还经常会被地方官压榨甚至是滥杀。
偶然的机会耶律楚材了解到了这些社会真相,不忍看着百姓如此受苦的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百姓的这种生活状况,于是在绞尽脑汁又反复体察民意后提出了临时法律《便宜十八事》。
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法律条文,但却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项法律的管理下,各方官员逐渐开始变得有规矩,百姓们不仅不用再受压榨,生活还越来越富足安定起来,国家也越来越井井有条。
政务方面
在蒙古建国初期,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专门管理政务的长官。
都说“术业有专攻”让擅长军事方面的人才去管理政务,不用多说,肯定是没什么成效的,搞不好还会将国家越搞越乱。
于是耶律楚材提出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的意见,被采纳后,尊崇儒学的他又建议用孔孟之道作为选拔各级官员的标准。
于是,蒙古的政务也逐渐地发展明朗起来。
文化方面
耶律楚材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建议培养儒学人才,这也使为蒙古培养了不少学识渊博的后生。
不仅如此,他还特别重视保护文化,在1236年,请求在燕京设立编修所,在平阳设立经籍所,并任命儒学人才担任长官,这两个地方也成了蒙古时期编辑、印刷图书的重要机构。
这一措施不仅培养出了众多人才,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文化的保留和传播,提升了蒙古的文化软实力。
看到上面的贡献,我们不禁对这个能干的大臣油然生出一股敬佩之情,但是身为蒙古的臣者,为蒙古谋福利这些也是自己分内的职责。
但身为蒙古大臣的他不仅受蒙古人民的爱戴,还被中原的千万人民所拥护,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劝阻杀伐
他第一任辅佐的君主成吉思汗也是一位马背上长大的君主,所以带兵厮杀是常有的事,在成吉思汗攻占了金国的河北、山西等地后,将目标再次扩大,决定继续向西进行征伐。
但毕竟西征也不是个短期的事情,于是需要选出一个人来帮助自己管理北方的汉地,但当时身边并没有文官,于是就将这个使命安排给了大将木华黎,由他全权负责刚刚征伐成功的金国的各项事情。
但一介武夫出身他,并没有什么管理的经验,于是把这块北方汉地管理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于是百姓群起反抗。
而木华黎不了解百姓的真正意愿,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就是公然和蒙古对抗,因此向成吉思汗建议,干脆将这些不服管教的百姓彻杀,然后将北方变成牧场。
以利益为重的成吉思汗也是很同意这个建议,眼看着千万无辜的中原人民就要被杀害,不忍的耶律楚材挺身而出。
头脑聪慧的他也正是抓住了成吉思汗注重利益的心思,于是就向成吉思汗进谏说,如果可以留下这些中原人民,让他们从事生产,我们就不仅有了畜力,还有了人力,综合来看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计划。
思考良久后,成吉思汗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这也就帮助千万的中原人民躲过了一劫。
极阻屠城
这样拯救中原百姓性命的行为不只是在成吉思汗时期出现过,在他辅佐第二代可汗窝阔台的时候也出现同样的事情。
在窝阔台执政期间,品学兼优的耶律楚材仍然受到重用,并且没有因为自己资质老而为所欲为,而是更加兢兢业业。
而窝阔台也是承袭父志,带领着蒙古人民继续开拓疆土,在一次和开封的战争中,因为人数上不占优势和开封士兵的拼死抵抗,所以蒙古虽然成功破城,但也是伤亡惨重,于是便有人建议将开封人民赶尽杀绝,以解心头之恨。
而窝阔台对于这样的建议也是非常赞同这时又是耶律楚材挺身而出,告诉他留下他们不仅可以充当生产力,还会获得众多的精工巧匠,于是窝阔台便起了动摇之心。
就这样,中原人民再一次逃脱了险境,而这两次的救助行为,也让耶律楚材成功在中原人民心中留下了伟岸和善的形象。
了解了这么多,我们不禁对这位品学兼优又善良慈爱的能臣称赞不已,也十分感谢他能始终保持着一颗善心帮助中原同胞两次脱离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