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中方展示了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新式武器装备。不仅各类常规导弹悉数亮相,就连无人机联装防空系统也正式加入了对外贸易行列。
但是,就在这个连歼20也大大方方做静态展示的舞台,广大军迷还是发出了一个疑问:作为我国20系列家族的最后一块拼图,大国重器“轰20”究竟何时登场?
在航展开幕前夕,航空工业党组成员、中科院院士杨伟在发布会上曾这样告诉记者:“对于中国航空未来的发展,我想大家都能想得到。国家现在到底需要什么,大家都心里清楚。特别是对军迷而言,大家在期待什么,我们也都知道,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这段话就很有深意了,早在003航母和轰20都未登场之前,军迷最热衷讨论的是新航母。既然现在“福建舰”已经闪亮登场,歼20s也已完成亮相,那么大家“最期待”的肯定就只有轰20了,压力自然就来到了中航集团头上。
作为中航集团副总经理,杨伟院士接下来的这段话从侧面回应了大家的期待——“所谓战略空军,是在进行国土防御之外,还要能‘出得去’,这都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光凭“战略空军”这四个大字,几乎就可以断定,退出“轰20”正是中航集团被赋予的神圣使命!如果没有隐身战略轰炸机或着可实现超音速巡航的远程轰炸机,我们就“冲不出去”。
问题来了,轰20今年还会亮相么?
虽然官方此前通过多种途径透露过一些消息,比如共青团中央在十月发布过的一则介绍轰6k的视频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六爷偷偷地流下泪水,泪水成分98.2%是H20”。
此外,CCTV4也在不久前的某期节目中直接提到了“轰20”三个字。
但总得来说,中航那边至今还未正式公布轰20的具体登场时间表。但这是可以理解的,轰20作为一款战略级隐轰,和常规军事装备的最大不同就是具有一定的保密需求。
它的亮相可以引起全球舆论震荡,因此没有必要抢在一次航展上提前亮相。况且以我国的历年来的习惯来看,还没有公开首飞情况的军机不会提前对外展示,大家在航展上看不到也很正常,没有必要失望。
至于轰20今年还会不会亮相,这个问题其实值得结合其它客观因素再推敲一番。我个人认为“如果轰20未来2-3月没有选择亮相,那么大概率会延后到2024年左右”。
原因在于美国的B-21战略轰炸机已官宣将在12月2日正式发布,首飞时间被定在2023年。B-21作为“廉价版B-2”,仅具备8000公里的航程以及B2一半的载弹量,在客观作战性能上肯定是不如B-2的。
至于隐身性方面是否存在突破,由于现阶段隐轰设计中客观存在的“机体体积与雷达反射面积曾反比”因素,B-21的隐身性大概率也是≤B-2的。
再看我们中国的轰20项目,杨伟院士早就透露过中航集团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要在先进技术上实现反超。
由此反推,轰20的各项数据一定是对标B-2,乃至超越B-2的。毕竟开发一款航程够不到美国本土,也突破不了对方国土防空的隐轰没有任何战略价值。
美国当然知道轰20对标的不是B-21,但实际上美国内部又非常看重B-21这个项目。在经历过“伯克3”被055稳压一头所以只能“惨淡下水”的经验教训后。不排除美国选择近期公开B-21,就是想刻意抢在轰20之前完成首飞。
以美国以往的公布及试飞的时间差来看,B-21极有可能在2月前就进行升空。所以,中美各自的新隐轰在首飞时间上已经形成了博弈关系。
现在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推断,以目前不太稳定的国际形势来看,如果我国的轰20能抢在美国的B-21之前登场,就能够压住美国的宣传势头,给亚欧资本涌入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信心。
但如果我们不能抢在B-21之前完成首飞,就最好进行“补充后发优势”的打算,适当延后轰20首飞时间来确认对手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我方的技术路线进行应对。
简单来说,如果轰20不打算“先发制人”,就要做好“后发,再完全制人”的准备。这就是我们推测轰20要么在未来2-3个月完成首飞,要么就大幅度延后,尽量和B-21错开首飞时间轴的重要原因。
但是,从主观需求度和民众情感方面来说,年底左右让轰20登场,是最最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
为什么2-3个月内首飞轰20的意义重大?
早在2018年,中央就拟定了下一代战略轰战机的正式名称,并且还发布了盖着迷彩帆布的机型轮廓视频。
而到了2022年,中航集团、试飞院、以及央媒方面爆出的关于轰20的多角度信息已经越来越密集。特别是珠海航展前杨伟院士回答记者的那番话,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轰20也即将登场。作为歼20的总设计师,杨老在吹风方面一直都挺靠谱的。
此外,轰20若能在2-3个月内首飞,给我国争取的战略空间是最大的。因为国际局势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疫情,都已经走到了转折路口。
中国需要发动类似“官宣轰20”这样的战略宣传手段,利用其外部影响力来重新打造一条国际战略通道。具体原因有三:
其一,现在俄罗斯与西方都有结束战争的意向,俄军开始退至第聂伯河以西。
以德国总理舒尔茨为首的欧洲领导人,已到访中国寻求发展机遇。一旦美西方从俄乌泥潭中脱身,美国的矛头必定全力指向中国。
之前在美国洗劫欧洲的过程中,部分资本和产业被中国市场截胡,美国本就对中国心存不满。一旦从俄乌抽身,美国必定利用中国周边的不稳定因素煽风点火来破坏亚洲市场,顺带阻止中国和欧洲继续发展关系。
而从地缘角度来看,朝鲜半岛和台海都是美国可以利用的战略导火线之一。特别是台海,虽然五角大楼在关于台海实战推演方面的情报并不乐观,但美国海军机构却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半主动干涉方式”,即依靠B-2/B-21的隐身性能在“台海中线”以东大量空投先进水雷,以此阻滞解放军的大规模登岛行动。
客观来说,该方案目前的确是有一定的可行性。中方如果要进行有效反制,除了强化防空(被动防御)外,要么就发射导弹摧毁对手的隐轰基地(主动打击),又或者部署中国的隐轰去美国的重要水域布雷(对等反制)。
至于哪个更有效,以中美打交道的历史经验来看,能形成对等威慑,能还以同样颜色的手段才是对美国的最有效的那个。这是我们迫切需要首飞轰20,并在短时间内实现进行一定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俄乌战争已经彻底动摇了美国的石油霸权根基,中东国家开始报团取暖,意图在美国霸权之外建立属于自己的多极化势力。
而这对中国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提供支持。为什么珠海航展上不仅展示了歼20、还上架了YJ-21的外贸版,以及48联装无人机防空系统?甚至部分导弹还投其所好地推出了“土豪金”版本,大量战车都刻意涂上了沙漠迷彩?
无非就是要告诉所有打算反抗美西方霸权主义的朋友,中国目前不仅能够自保,还能变着法儿的帮助有需要的国家也实现自保。
某国不是说外贸导弹的射程不能超过290公里吗?那咱把落点圆误差扩大到500公里不就好了,毕竟某国的舰载大黄蜂有效打击距离差不多也在800公里左右...
可这和轰20有什么联系呢?当然有联系。
首先,轰20是填补我国洲际弹道导弹和非核动力航母部分空白区间的重要前出手段。面对未来可能发生在亚欧版块上的各种争端,我国都将会面临3个难题:1、导弹不能发射(容易引起核误判)。2、航母开不过去。3、轰6k既不隐形也无法实现超音速巡航,过于招摇的同时也非常危险。
虽然我们能卖给一些国家更先进武器的来换取战略主动,但美国也不傻,之所以要掏出只有8000公里航程的B-21,明显就是想依靠这种廉价隐轰编队去替代航母无法威慑的区域,重新争夺未来亚欧大陆的制空权。
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要有“对等反制手段”。有时候光卖给对方导弹不一定能护住双边贸易体系的安全,中国要么推出自己的轰20和美国进行平衡博弈,要么研发出能有效攻击隐轰的顶尖防空武器。
而从现阶段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前者明显更容易实现,也更具有战略价值。轰20能让中国在必要的时候具备实际干涉能力,这对于阻止美帝国主义控制中东地区具有重大战略牵制意义。
且一旦轰20的首飞时间先于B-21,便能形成先声夺人之势,从舆论和战略推进两方面取得优势,达成“先入为主”。
其三、轰20从首飞定型到实现量产最好赶在2024之前。而为了赶上这个时间点,短时间内就需要让轰20首飞。
为什么说2024年很重要呢?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全球疫情影响正在复苏,作为目前最大贸易顺差国的中国必须主动与国际接轨,我们自己已经在探索未来防疫政策的改变形式,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
而全球产业链和经济圈的再次复苏,意味着国际政治的中心点会从各国内部转移到外部进行碰撞。
2024不仅是多国经济学家预测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美国的大选年,乃至台湾省“高层”的换届年份。美国大选年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重要年份,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当初懂王一上来就开始谋划贸易战,拜登更是一上来制定印太计划,保不齐对方2024年还有什么新花招会用出来。
只是基于中美海上博弈形势,美国大概率还是要新瓶装旧酒,但围堵中国的海上路线会被迫延伸至第2/3岛链,也就是在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以及关岛这一带海域。
还是那句话,鉴于弹道导弹攻击容易引起双方误判,而中国海军常规力量在远洋作战方面相对于美国存在一定劣势,我们必须在隐轰方面补上海空一体化的最后一块拼图,以强化与美国进行海上对抗的能力。
而能否在2022年底完成定型,在2023年进行部分量产,在2024年左右形成一定的作战能力,对我国的外部战略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只要轰20横空出世,无论数量多少都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走向起到主观影响,逼迫美国趋于理性思考。而这些因素,就是轰20短期内可能进行首飞的第三个原因。
当然啦,广大军迷们能想到的高层肯定都进行内部研讨。至于轰20什么时候和大家正式见面,国家也要配合技术水平以和外部战略进行一定协调。我们要始终相信一件事——“它的出现不在于早和晚,而是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