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蹉跎,月牙泉鸣沙山却美丽依旧,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当前位置:看文网 > 旅游 > 名胜古迹 > 发布时间:2023-03-23 16:43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月牙泉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记得我曾经连续二年自驾去那里,如果非要总结出到底是什么如此地吸引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舟车劳顿、不远万里而去,我觉得是那里的驼队、鸣月阁、沙山、月牙泉的魅力吧。
 
    在中国,最能再现古丝绸之路“辉煌”的驼队当属鸣沙山月牙泉,特别是节假日,我曾经见到骆驼挤着骆驼、肩并肩、头挨头,并排几纵队排满了沙山的景象。
 
    我们都知道骆驼自古就有“沙漠之舟”之称,从远古至近代都是西北荒漠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从汉代开始,驼队即是古丝绸之路的象征,驼铃声声不息的清脆悠扬了千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骆驼都是古城敦煌农民生产生活重要的牲畜,当地农民用它耕作、驼运。养骆驼从古至今都是敦煌人民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时至80年代中期,随着敦煌旅游业的振兴,骆驼这古老的“沙漠之舟”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用武之地。据了解,目前靠近月牙泉景区的月牙泉和鸣山两村,骆驼成为了村民的的致富之源,每家少则2、3峰,多则7、8峰,据说一峰骆驼每年至少能给养殖户带来4、5万元的收入。这是一件好事,如能再完善驼队的管理,鸣沙山和月牙泉驼队完全有机会成为鸣沙山月牙泉的名片。
 
    鸣沙山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里的沙子“会唱歌”。从学术角度来解释,鸣沙山沙粒中的主要成分石英被溶蚀,形成蜂窝状、鳞片状结构,沙粒与沙粒不停的碰撞、摩擦也会形成碟形、三角形、锅形等凹坑,它们形成了“自身共鸣箱”。
 
    鸣沙山有其奇妙现象,风吹沙舞,沙粒不会因风吹而滑落,而是会逆风而上,这也是月牙泉始终存在的原因。鸣沙山有新月形沙丘,学术上解释为:当风吹向沙丘时,在近地面处遭受阻挡,风速减小,气流堆积,而沙丘顶部风速大,气压小,这就会产生沿沙丘向上的爬升气流,沙丘也会把风“劈开”,造成绕流,背风面不均匀的气压更会造成涡流,在单向风长期的作用下,沙丘就会成为新月形,新月形沙丘是摄影师最为喜爱的自然景观。
 
    鸣沙山也有“沙中贵族”金字塔形沙丘。它形成条件苛刻,在世界沙海中只占到8%左右,还是最为高大的类型之一。月牙泉边就有金字塔形沙丘,可谓“天选之地”,这些条件都铸就了这里"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
 
    月泉阁是鸣月阁建筑群的最高的建筑,站在阁楼上,近可观清澈碧绿如一弯明月的月牙泉,远可看金黄曼妙的鸣沙山。建筑群包含有墨池雲、山泉辉映、水月中天、第一泉、听雷轩、鸣沙月泉等楼阁。
 
    鸣沙山横亘在敦煌大地之上,金黄的细沙将它装扮的无比瑰丽,风吹沙山,轰鸣作响。自古,野蛮的风沙总是对月牙泉敬而远之,总会想方设法避开它绕道而行,千百年来秋毫无犯,直到近些年才有传闻称:月牙泉靠人工续水才得以维持,在这“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大漠之中,在夜幕来临之际,我不禁为美丽的鸣沙山月牙泉担忧起来。
 
    凡到过月牙泉、鸣沙山的人,都会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慨。祝愿鸣沙山、月牙泉永远的美丽下去,有朝一日,您也会去鸣沙山月牙泉看一看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