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钱,大家都不会讨厌,毕竟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钱是让我们的物质生活甚至是精神生活都富裕起来的必不可少的一个东西。每个时代的钱币,都各不一样,古时候甚至还会使用贝壳作为钱币,来购买各种需要的东西。
很多人家里可能都会有一些银元,属于民国时期的,也有很多收藏机构会收藏,不过这些银元的价格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收藏价格在1000元左右,不过,这只是收藏的价格,对于民国时期的人来说,能够买到什么东西,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民国银元,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袁大头,这是民国银元的渊源和来历。民国时期,正好是国门打开的时候,很多外国人,来到了中国,而且带来了很多的新思想和新文化等等,对于钱币这种概念,自然也就出现了,袁大头是仿照外国钱币来制造的。
在民国时期的银元,除了袁大头以外,还有孙小头、鹰洋等等。当然,这些在清朝末年也出现过,叫做龙洋。无论是哪一种,在当时的市场上都是通用的,所以统称为大洋。民国的大洋发行,主要还是为了使用一种统一的货币币种,来为市场减轻购买时的压力对于巩固袁世凯的统治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好处。
而且袁大头制作完成以后,因为重量、规格都已经得到了统一,所以老百姓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成为主要结算的货币。当时的大洋,可以说是凝聚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也是当时时代的一个缩影,对于统治者而言,也是稳定社会的一大举措。
虽然大规模的大洋,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其所能购买的东西价值也并不同意,毕竟,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会出现,当然,对于硬通货币来说,银洋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少一些而已。所以,我们在比较民国大洋购买力的时候,主要比基本物质。
那么,一块大洋在民国时期,可以买到哪一些东西呢。比如在1912年的时候 ,根据资料的显示,可买到60斤一般的大米,如果是6人份的火锅,价钱也在一块大洋。而到了1931年,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一块大洋只能买到25斤大米。
等到了1937年,能够购买的东西已经更少了,根据成都的一些资料记载,只能买到16斤大米,或者是5斤猪肉。由此看来,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地域,物价水平都有不同,不过年代越早,能够购买的东西越贵。
当然,地方不同购买力也有不同,这和现在社会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可以从鲁迅的文章中看到,同一个年份,在北京买60斤大米,到了上海,只能买到20斤大米。看来地区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抉择的问题,因为用什么样的物质来换算,我们可以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其最终结果甚至差了几百倍,所以,只能当做谈资而已,并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从收入来判定,民国初期对于知识分子比较重视,所以例如大学教师等工资比较高,一般都可以达到每月100多大洋,而鲁迅这种级别更高一些的,就可以每年达到3500大洋,相当于一个月300大洋,以3万元计算,一块相当于现在的100元。
用体力劳动的工资计算,一般当时的收入都不会超过20块大洋,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富足的生活了,因为我们按照一般的物资来计算的话,每个人过的比较富裕,5块大洋解决温饱绝对没有什么问题了。这样看来,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好像稍微少了点。
不过如果从另外的一种角度去衡量,鲁迅当年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所花费的是他一年的工资,大约3500块大洋,若是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计算,那一块银元应该相当于现在的1万元。不过这种计算拿来对比工资,就有点过分了,因为大学教授月工资就是300万了。
我们去比较一块银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其实纯粹处于一种好玩的心态,就是为了在聊天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话题而已,至于真正的结果,其实并没有确切答案,因为没有两样东西,在不同的年代里,会有着作用完全一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