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殷玉珍嫁到沙漠住地窖大哭7天不愿认命,15年后享誉世界

当前位置:看文网 > 人物 > 中国人物 > 发布时间:2023-03-05 15:53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1985年,在毛乌素沙漠漫天的黄沙下,一位父亲牵着一匹瘦马,一步一步把女儿送到沙漠深处的婆家。
 
    只要六只脚一抬起,那寸余深的脚印便被风沙无情的掩埋。马上的少女茫然的望着来路,这妖风连回家的路都不留给她啊。
殷玉珍
    既看不见来路,又不知将去向何方。
 
    一定要嫁过去吗?少女向牵马的父亲嘶吼着,而父亲留给他的只有一个坚定的背影。
 
    这个故事虽然听上去有些荒唐,但却是真有其人。这位父亲就住在我国陕西省的靖边县,名叫殷风军。
 
    殷风军为何要将女儿嫁到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呢?而他的女儿殷玉珍又为何在出嫁的15年后成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人物?
 
    酒桌上的婚约,但绝非戏言
 
    故事要追溯到1985年以前的一天,这个叫殷风军的放羊人在毛乌素沙漠附近放牧时突然感觉一阵眩晕。
 
    这阵眩晕来的出其不意,殷风军赶紧蹲坐在地上,摇了摇衣袋里的水壶,水壶已经空了,但沙漠里的黄沙却将他吹了个结结实实。
 
    殷风军试了几次想站起来都没能成功,放眼望去四周除了漫天的黄沙空无一人,他只能闭上眼睛让自己放松,希望这阵眩晕能够赶快过去。
 
    突然殷风军感觉到有人轻轻的拍打他,他抬眼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充满关切的脸,这个跟他年纪相仿的中年男人被人称作老白。
 
    老白一边搀扶着殷风军,一边帮他赶着羊,几经波折才把殷风军带回到自己家。殷风军在老白家喝了几碗水,又睡了一会儿才算彻底清醒了过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是睡在一个地窖里。
 
    原来沙漠里风沙大,不易修建房屋,这里的土又有直立的特性,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住在地窖或是窑洞里。
 
    而且沙漠里一天的温差很大,中午热,晚上冷,地窖里的温度相对恒定,更适宜居住,这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千百年来凝结的生活智慧。
 
    一番交谈下来,殷风军了解到老白的妻子已经过世,他自己早年间带着儿子白万祥从陕西逃难来到毛乌素沙漠,然后父子俩就这样相依为命的生活了下来。
 
    这父子俩话都不多,但待人极真诚,正是对了殷风军的脾性。此后,殷风军每次放牧经过这里都要来家里坐坐,一来二去就成了莫逆。
 
    殷风军的四女儿殷玉珍那年正好19岁,正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他这个女儿脾气拧、主意大,不是个能被人管束的性子,殷风军夫妻俩一直很是为这个女儿的婚事头疼。
 
    但自从见了白万祥,殷风军的心算是定了下来。这个年轻人勤劳朴实,人又随和,话虽不多,但言出必有应,跟自己的女儿正是良配。
 
    主意虽然定了,但这话一直没有机会说出口。
 
    一天殷风军带了些酒菜到老白家小聚,酒酣耳热之际,老白提到自己儿子的婚事一直让他悬心不已。听到这个话头,殷风军赶紧把憋在心里许久的话说了出来。
 
    两位父亲就在酒话里把儿女的婚事定了下来。
 
    第二天酒醒,老白就说昨天的话是酒后戏言,做不得数,老殷家的漂亮女儿怎么能嫁到这种地方来。
 
    但殷风军拍着胸口说,他自己一生从没说过一句空话。于是,殷风军的四女儿殷玉珍就这样嫁给了一无所有的白万祥。
 
    大哭七天,却绝不认命
 
    父母一直为自己的婚事烦忧,殷玉珍是知道的。所以虽然听到父亲说条件不是很好,殷玉珍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她更看重的是人,她知道父亲为她选的人是不会错的。
 
    但是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殷玉珍想过不好,但是没想过这么不好!
 
    窑洞的小门要猫着腰才能进去,屋里的锅碗瓢盆永远蒙着一层黄沙。最要命的是,夜里狂风刮起来的时候,殷玉珍总觉得自己要被活埋了。
 
    殷玉珍在窑洞里大哭的了七天,白万祥就陪着她七天,七天之后殷玉珍觉得再哭也是没有用的,想活着就得改变现实。
 
    好在白万祥正如她父亲所说的,是个好丈夫,他明白殷玉珍的无助,对她百般的迁就照顾。有了白万祥的陪伴,殷玉珍觉得自己不怕了,而白万祥的父亲此时已经过世。
 
    夫妻二人商量着今后该如何生活,他们曾想过离开这个地方。但殷玉珍又想,白万祥一家本就是逃难来到这里的,现今又要逃走,那要逃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殷玉珍的拧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不能逃,那就变!
 
    虽然殷玉珍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她也知道要想不受黄沙侵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种树。
 
    但是在沙漠种树谈何容易?白万祥知道虽然妻子的想法不容易做到,但是只要是妻子想做的,他就会支持。
 
    殷玉珍把父亲送给她的一只瘸羊和一只羊羔卖掉换了600棵树苗,开始和白万祥种树。刚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沙漠白天的气温最高能达到六七十度,地上的沙子能把人的脚烫出水泡。为了种活这600棵树,殷玉珍夫妻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常常是忙完一天回到家中渴到端着盆子喝水。
 
    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因为环境特殊,已经进化为根系发达,叶片短小的样子,有利于贮存水分和减少蒸腾,所以护理起来不算特别困难。
 
    但即便如此,一阵忙活下来,这600棵树也仅仅活了100株而已,这不禁让殷玉珍夫妻二人有些失望。
 
    失望并不代表绝望,毕竟还有100棵活了下来,所以只要找对门路,这条路是行的通的。
 
    每一次的失败都能总结一次的教训,只要不放弃,一定能够让这片黄沙变成绿洲,这是殷玉珍的信念。
 
    自此,夫妻二人不断出去打工赚钱,养猪、养羊、掏大粪、盖房子、做小工,只要能赚钱,殷玉珍夫妻不怕辛苦。
 
    辛苦赚来的钱,除了满足必要的生活支出,殷玉珍都用来买了树苗。白万祥在外打工时,听做饭的大爷说,他们村的院子里堆了很多树苗没人要,这夫妻二人听闻如获至宝。
 
    他们向村民借了三头牛把树苗拉回家,但是途中风大实在走不动,殷玉珍就拽着牛尾巴一步步的蹭。在翻越一座沙丘时,大风把树苗全部吹下了牛背,他夫妻二人又一次次重新把树苗抬上牛背。
 
    就这样如唐僧取经般渡过了重重磨难,等到殷玉珍回到家,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被剐蹭的血肉模糊,自己这一路上却毫无知觉。
 
    殷玉珍和白万祥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渐渐摸出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种树路子。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殷玉珍家的周围,总算是有了一些绿意。
 
    通渠修路,殷玉珍让绿洲重现
 
    眼看生活有了点起色,人也就有了新的追求。
 
    在已经掌握了沙漠种树的窍门之后,下一步就是让种树这件事变得更加便利顺畅,这其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修路。
 
    在这之前,殷玉珍和白万祥运送树苗工具等等都是通过牛车或者驴车来驮运,这个效率真的是太低了,所以殷玉珍决定要修一条路出来。
 
    殷玉珍找来娘家的亲友和一众外出打工的朋友,大家一起商议修一条简易的沙路出来。这时大家才发现,那个当年娇滴滴的小姑年,现在已经如战场上的将军一般披荆斩棘,点兵点将了,最关键的是大家还都被点的心服口服。
 
    于是在一众亲友七手八脚的帮助之下,一条简易的沙路就这样建了起来。
 
    但令殷玉珍没想到的是,修路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修路本身,而是沙漠里时时移动的沙丘。
 
    沙漠中风向变化多端,一个沙丘常常上午在东边,下午就到了西边,殷玉珍修了那条路没过多久就又掩埋在黄沙之下了。
 
    在沙漠中无论想做什么都要先种树!这是殷玉珍总结出血的教训。
 
    于是殷玉珍在道路的两旁种上防护林,在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以后,再开始重新修路,这一来,又是几年。
 
    终于长达40公里的三条新路的畅通了,使得毛乌素沙漠深处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地方与外界产生了联系,这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大家说殷玉珍的做法是功在千秋,殷玉珍摆摆手说她不懂,她要的只是解决问题 。
 
    修完了路,下一步就是通水渠,自从引来了活水,解决了之前灌溉难的问题,这里的村民真的就如鱼得水了。
 
    粗略统计下来,殷玉珍带领村民自发打的水井已经有12眼之多,开发水浇地500多亩。
 
    这十几年中,她克服了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的重重困难,身体疾病、孩子幼小都没有阻挡她种树的步伐。她和丈夫栽植的杨树、柏树将近200万株,种植草皮灌木的数量更是难以计数。
 
    在她的努力下,一片片绿洲掩盖了原本的黄沙,殷玉珍像一个专业工程师一般,一点点把自己生活的土地打造成一片绿色庄园。
 
    慢慢的,殷玉珍的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有了绿洲。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曾经飞走的鸟又飞了回来,远走他乡的兔子又吃上了毛乌素沙漠的绿草,当地的畜牧养殖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截至到2000年,毛乌素是沙漠已经有600多万亩被种上了绿植,这其中,殷玉珍夫妇仅凭借二人之力,就贡献了多达4万亩,这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在殷玉珍的带领下,同村有84户村民承包了荒地,他们以殷玉珍为榜样,开始植树造林。
 
    就这样有一批批人不怕辛苦,不计报酬,前赴后继的奔向治理黄沙的征程上。
 
    到2020年,毛乌素沙漠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现实版“愚公移山”的奇迹。
 
    殷玉珍的事迹享誉世界
 
    随着毛乌素沙漠生态环境的改善,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片新的塞上江南,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殷玉珍。
 
    据殷玉珍讲,这些功劳不是她自己的,因为在这过程种,有很多善良的人帮助过她。
 
    其中有一个新疆的小伙子慕名找到了她,他给殷玉珍带来了很多新疆的瓜果种子,由于两地的气候相似,他非常希望能把自己家乡的水果种在这片新建的绿洲上。
 
    为了能够育秧成功,这位小伙子在这里整整待了两个月,直到所有的种子都长成了秧苗,他才返回家乡。后来殷玉珍讲,这些种出来的瓜果是他从未吃过的美味。
 
    还有一位退休的航天工程师也为殷玉珍带来了上过太空改良版的树种,他也想借殷玉珍的手让自己一生的研究走遍中国的每个角落。
 
    能吸引这么多“大人物”的关注,殷玉珍觉得自己这个没读过什么书的行动派非常荣幸。
 
    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高校林业大学的学生也纷纷来找殷玉珍交流经验,殷玉珍把自己独创的窍门讲给大家听。
 
    大家都非常认真的记在本子里,还把自己学校里的专业书籍留给了殷玉珍,实践终于联系上了理论,殷玉珍觉得自己的世界更加开阔了。
 
    至此,殷玉珍的事迹走进了千家万户,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2002年,从“在逃新娘”到“沙漠女王”的经历,让一路勇创奇迹的殷玉珍获得了“全国十佳女杰”的称号,同年,她又成为了第一届“中华环境奖”的获得者。
 
    这十几年来,殷玉珍获得大大小小的国内外奖项多达100多项,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接见。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殷玉珍担任鄂尔多斯市火炬手的传递,殷玉珍的名字开始走上了国际。
 
    殷玉珍多次参加国际治沙的研讨会,分享自己的经验,把中国女性的坚韧展示给全世界。
 
    美国人赛·考斯基为了表达自己对殷玉珍的敬仰之情,在毛乌素绿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来让到过这里的人都知道殷玉珍的大名。
 
    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殷玉珍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玉珍沙漠生态园”。
 
    以观光、休闲、餐饮、教育为主要功能,让观光者能够全方位的体验这片新绿洲的勃勃生机,成为当地的核心示范基地。
 
    如今的殷玉珍已经过上了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但她仍亲自参与到生态园的最基本的劳动中,亲自种花、养羊。
 
    用殷玉珍的话说,只有劳动才能让她感到实实在在的活着。每当日落时分,殷玉珍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俯视着自己的绿色王国,心中不知道会有多少感慨。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妙不可言,有趣的灵魂在哪里都会熠熠生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